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74章 月儿忍痛解积闷,褚卫崇信刺探报

第74章 月儿忍痛解积闷,褚卫崇信刺探报

形,与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虎符、节、牌等皆同作用。

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嬴 ( 侯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据《汴州刺史厅壁记》:诏书命河南尹、敦煌令狐……锡之介圭、使印、兵符。

有时也指兵权,诸如下:

据《南史·刘峻传》:敬通当 更始世,手握兵符,跃马肉食。

据《后南柯·立约》:手握兵符自主张。

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要与诏书同,节则无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符节,印信渐而流行。

亦有证:

据京剧《取南郡》:如此南郡城池兵符印信,一并交与先生掌管!

据《水浒》之【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金大坚铸造兵符印信,一切完备。

小小交流一下:

据说宋奸臣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金牌”至前线调兵,敕令岳飞大将军应诏回京,已致岳武穆伐金节奏大乱,前功尽弃。更有戏言说前面几块还是真金,后来几块说是国力拮据改用木牌,我想大宋富庶,虽有战乱或贪官污吏,几块金牌而已,应该不至于吧,亦不知真假!

在下略通洪荒、上古、夏、商、周、春秋、战国、秦、霸(西楚,我自喜欢称霸)、汉(那个莽大哥、吕大姐就不说了,大家都懂!)、三国、晋……明……晋往后其他朝代我就知识匮乏,宋、明稀里糊涂,还真的不清楚,可有课代表帮在下九年义务一下这十二道金牌,感谢辛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