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
这里说明一下:
自古就有“得关中者,得天下”,诸如“奋六世之余烈”的大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开放包容,万国朝拜”的大唐,都是占据关中,睥睨天下,一起来看看进军关中的路线。
第一, 最常见的进攻路线,从中原地带攻取关中,通过函谷关或者潼关,最后进入关中。函谷关是东方六国永生难忘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一次次的被大秦锐士按在地上摩擦,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而潼关呢,北临黄河,南靠秦岭,绝佳的风水宝地,前山后水,从古至今有无数战场亡魂埋葬在这里,这里发生了好多,比如曹操就是在这里被男神马超给刮胡子的,还有两位悲剧人物也是我敬佩其中两个猛人,哥舒翰、孙传庭,这哥俩还挺像的,都是被他们的主子瞎忽悠死的,都是跟叛军干仗,两位战神死的冤啊,潼关最终成了他们的陨落之地,自古以来,名将与潼关就是有不解之缘,同时也告诉我们 在各种关系中“信任”的重要性,这两位帝王没搞好,结果就是亡国亡种的命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第二条, 从山西攻取关中,利用三大渡口,风陵渡口(最近,容易重兵把手,后面就是潼关)、津浦渡口(居中)、龙门渡口(最容易但是离关中腹地最远)比如李渊父子起兵,就是从龙门渡口摸入关中推塔的,还有说起风陵渡,就有“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这是渣男最后的绝响。最后是津门渡口,咱小学课本里的黄河大铁牛就在这里。
第三条,在东南方向最主要就是从武关攻取关中,路线从南阳盆地,进入秦岭,武关-商洛-蓝田进入关中。这就是刘邦比项羽先入关中的地理因素吧,武关号称进取关中四大关之一,也是进入关中的南大门,武关的故事也蛮多,比如史上最牛憋屈王,楚怀王就是被忽悠到武关会盟饿死的,刘邦西进取武关,偷偷摸摸占咸阳,耍的真溜。
第四条,汉中盆地走蜀道,从陈仓进入关中,也就是明修栈道(咸阳与汉中的子午道,褒谷口的褒斜栈道),暗度陈仓,说的就是陈仓这条线路。说起陈仓,就是在这个地方,诸葛亮被郝昭按到地上给摩擦………最后留下三个字“亮无计”。
第五条,从汉中盆地,出祁山。攻取陇右就是现在的甘肃定西,以及攻取陇西、天水,从西向东攻取关中,比较稳妥这也是诸葛亮最看重的北伐路线,同时咱们的第二代纸神(纸上谈兵的神人)马谡就失街亭牺牲于此。
第六条,子午谷奇谋,这是魏延今生最大的遗憾,不过只要有了思路,总有人会为你探索的,子午谷是汉中与关中一条路,属于秦岭山脉全长600余里,不过全是高山与峡谷,陡峭难行,可以直插敌方心脏,穿过这里那就是一把尖刀,穿不过那就………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勇敢者想尝试,想挑战,结果总是一次次的打脸,譬如二愣子曹真,还是喜欢反方向走,结果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毛到没捞到一根,就匆匆结束啦,另外就是大闯王高迎祥试过,代价很大,被大明猛人孙传庭,按在地上随便摩擦,随便摔,最后卒。
第七条, 翻越秦岭,穿褒斜道后进取郿县,夺取关中,譬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疑兵路线,还有诸葛亮最后的北伐路线也是这条,准备摆开阵仗,在渭水河畔大干一场,可惜身体撑不住,病逝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八条, 从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一个辖区)、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越过河南地(今鄂尔多斯一带)攻取秦国上郡,即越过陕北高原,在攻取关中河西郡,沿渭水西进,夺取关中,这战略迂回,够气魄,大手笔,武王威武,可惜赵武灵王这条的灭秦路线成为遗憾。
【假如子午谷奇谋成功】
假如魏延子午谷奇谋得手,诸葛亮会如何进兵?北伐又会如何?
魏延率领精锐的骑兵部队通过子午谷,奇迹般地避过了敌军的侦查,成功地抵达了长安城下。毫无准备的魏军在长安城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被魏延的部队攻破了城墙。
诸葛亮虽然惊讶,但并没有失去冷静,他立即决定,蜀军将放弃原有的计划,转而从斜谷进兵。
诸葛亮深知,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他们的目标是长期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