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真是浪费大家的一番心血啊!
皇帝尚且如此,参与编书的陈济、姚广孝、解缙等人更觉痛心疾首。
要知道大典里很多内容都是他们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参与人数多达两千多人,几乎耗费了他们的半生。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他们的孩子了!
最后居然遗失了这么多册!很多人的眼泪控制不住流了下来。
那是惋惜的泪。
视频里的人为了向观众展示《永乐大典》的收书种类之多,事件的精细程度,举了一个例子:
【《西游记》里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在《永乐大典》“梦”字册就能找到这个故事,这离吴承恩写《西游记》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西汉。
刘彻有点疑惑,也有点惊讶:“这大典收录的东西可真是繁多,连民间故事也给收进去了。”
果然是“毋厌浩繁”!不知道他们大汉的事迹有没有也收录进去?
想到汉朝离明朝已经十分遥远,刘彻摇摇头,就算收录进去了可能也和真实事件相去甚远了。
明初。
杂剧家杨讷又一次听到《西游记》这个名字,他有点无奈和苦涩。
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每次提都是说吴承恩。
明明他在吴承恩的百年前也写了《西游记》,却提都没提过他。
难道是因为小说比杂剧更受欢迎?可他也受到了永乐帝的宠遇啊,不至于一点知名度也没有吧?
此时的杨讷特别想和吴承恩交流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和吴承恩写的有什么不同。
明朝嘉定年间。
吴承恩听到视频里的人提到自己的作品,认同地点点头。
他写书的资料来源一些是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一些是来自历史典籍改编。
明成祖命人编修的大典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创作取材库,很多故事确实参考了大典里的内容。
对于写书人来说,这种资料库越丰富越好。
毕竟几千年下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出现了不少好创意的,他们能看到的话,参考范围就更广了。
嘉靖帝朱厚熜其实也挺心疼的,好好的正本差点被大火毁了,虽然抢救出来一些,不过他已经在命人重录了。
后面应该是全部重录成功了吧?可是为什么到裴姝他们那个年代只剩下几百册了?
难道最后张首辅他们没有完成重录工作?
朱厚熜想去问问张居正是什么情况,想想还是算了,他又决定不了什么。
视频之后讲了《永乐大典》编纂的人物规模,主编人物,还展示了一段关于编书人陈济的剧情演绎。
朱棣之前朝代的人看到这部书成书的过程,在心里默叹,这规模真是令人咋舌。
明朝。
陈济有点惊讶,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节目会着重提到他。明明永乐帝、解缙等人更比他值得提的。
陈济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编书人罢了,不值得这么大书特书。
他看着扮演自己的演员,有种奇怪的感觉,感觉自己好像真的穿越时空和后人在对话。
听到《永乐大典》差点毁在了一场大火中,陈济长舒一口气,直呼:“幸好,幸好!”
尤其是剧情中,穿越到古代的主持人提到影印技术的时候,陈济眼前一亮。
要真的可以想印多少书就能印多少书,那他们就可以备份很多副本了,也不用担心大典不小心就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