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系统开直播:祖宗听我讲 > 第336章

第336章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是不是可以多种点树啊、草啊之类的东西,或者在市区多弄一些河流、湖泊?

李世民觉得这个城市热岛环流看起来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太热了人民生活也不舒服啊。

所以重要污染物是不是那些工业?

他寻思:看来后世的高楼大厦问题也挺多的。

不过按照后世的人口,好像也没办法,只能暂时先这样了。

郭老师讲完城市和郊区的空气交换,大家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印象更深刻了。

专注听课的人觉得还好,能听懂。

郭老师:“城市热岛环流和城市化密不可分,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城市里铺设了大量的水泥路、柏油路、墙体等,地表吸热能力变强了,含水量减少了,温度就会上升。

同时这些建筑变多了,绿化、湖泊的面积也相应变少了。

二是城市大气污染,也就是刚刚说到的车辆、工业生产和人类的大量活动,这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产生温室效应。

总之,这些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舒适度。

不过有能力的城市已经在慢慢地进行城市改造,减缓这种热岛效应了。”

接下来郭老师还讲了缓解方法,比如增加城市绿化、阳台绿化、道路洒水降温,倡导市民尽量乘坐公交车,将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之外等。

古人们:这,我们好像不用担心。

他们发觉科技落后的好处可能就是这些了,污染物少。

秦朝。

秦始皇:后世的环境问题还是有点严重的。

很多课本上都提到这些问题了,看来这就是科技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了。

难怪之前出学校门口的时候,他看到裴姝他们的城市里在挖路、种树。

裴姝的爸妈在车上还吐槽,说搞绿化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栽树,过几天又砍树,来来回回,一年要弄好几次。

明明上次种的那些就挺好的,感觉就是吃饱了撑的,真能折腾。

当时他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好奇,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得出,城市里这些行道树是需要花钱的。

反反复复地挖了又种不浪费钱吗?

唐朝。

李世民觉得虽然现在长安城没有明显的热岛效应,还是可以适当地给长安城弄点绿化的。

他感觉现在长安城的绿化面积少了一点,为了以后不要出现后世的情况,提前种最好。

李世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魏征:“臣反对,没必要弄这些,我们这里又不是后世的那种钢筋水泥城市。”

这纯纯浪费钱。

李世民:“可你们没发现吗?长安城人口越来越多,夏季的温度确实比以前要高很多。”

魏征:“您住在宫里面,有后花园,怎么可能感受得到?”

李世民:。。。。。。

老哥,你脑子转得真快,我一时不知道要怎么反驳了。

“朕说的是在市民居住的地方增加绿植,也不是说增加皇宫里面的。也得让百姓的居住环境变得好一点吧?”

这样他们对大唐不就越来越会有认同感吗?

他这样一说,魏征无话了。

李世民的想法是,有了后世的对比,百姓们私底下肯定会拿自己生活的时代和后世比较的。

和那些比较差的朝代比没什么关系,就怕和好的时期比,时间长了会是一种隐患。

要想提高他们对大唐的好感,尽量让他们过得舒服是好的。

靠世家振兴大唐就算了,不一定靠得住,他得拉拢普通百姓。

这些百姓的力量现在可能比较小,但可以慢慢培养嘛,他打算走聚集小水滴的路线。

要把百姓的心都拉到他这边,就得通过各种各样的好处不是?

这时房玄龄出来说话:“臣觉得陛下的想法可行,不过我们不用大面积弄,只要让百姓感受到是为了他们种的就好。”

杜如晦也出来说话:“臣也觉得可行。”

也有大臣反对,不过赞同的人多,李世民就下命令去办了。

于是接下来几天,长安城里传出公告:

陛下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下令对长安城进行小改造,改造费用有一部分还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有百姓欢呼,也有百姓吐槽:有这功夫还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