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系统开直播:祖宗听我讲 > 第411章

第411章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朱棣想想也就把这个想法放一边去了。

之后的明光宗朱常洛,没什么好说的,不成器。

明熹宗朱由校,没什么才能,喜欢木工,在位时奸臣当道,死法奇葩。

明思宗朱由检,有点能力,但不高。用人多疑、刚愎自用。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哐哐杀。

明末。

朱由检看着后世对自己的评价,脸色发白:最后竟是一根绳子结束了我大明吗?

他有点悲愤,又有点绝望。

自己真的拯救不了这个大明王朝了吗?

整个历史脉络梳理下来,大家的感受是:明朝的皇帝,各个都是人才。

看完总体历史,朱元璋和朱棣要晕了。

其它朝代的人啧啧称奇,之前觉得宋朝已经够奇葩了,看来明朝也不相上下嘛。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活法。

捋完明朝的整体历史发展,后面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概括了明朝。

【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的方式,八股文形式呆板,内容空虚,脱离实际。严重禁锢了当时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读书人竭尽一生精力只为钻研八股文写法,缺乏对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这样的人做官,无异于纸上谈兵,无法正确处理国政。】

简单来说,死读书。

北宋。

赵匡胤一脸若有所思:科举到明朝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吗?这比我们宋朝还离谱啊!

感觉越往后发展,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了?

不过,他还记得之前已经说过,这种风气是从他们宋朝就开始的,只是越往后越严重了。

赵匡胤觉得说得没错,连基层情况都不了解,怎么当官做事呢?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拿书上的答案解决的,一旦思想僵化,政治就越来越难了。

赵匡胤:“哎,可是感觉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啊。”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力超群,还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考察的。

个人能力情况不一样,甚至对政策的理解都不一样,做出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同样的政策到了不同人手上,效果千差万别。

赵匡胤喃喃:“不知道后世的政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现在急需得到一个答案,因为他们宋朝到后面就要面临这个问题了。

【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继前朝继续发展。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由南向北推广棉纺织业、瓷器畅销海外、商品经济活跃。】

【科技文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小说等,发展繁荣。】

西汉。

刘彻:明朝都已经出现玉米、甘薯、马铃薯这些东西了,居然还能出现这么多灾荒。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如此?

不对,不能说天意,还是明朝统治阶级的问题啊。

刘彻觉得如果他们大汉有这么好的发展条件,说不定还能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呢

这朱家不太行啊,好好的一手好牌打烂了。

【对外关系:相对封闭,前中期实施海禁,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也受到严厉限制,影响发展。到戚继光和俞大猷平息倭寇后,逐步解除海禁。】

秦朝。

秦始皇: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

限制正常的交易就没必要了吧?感觉明朝的海禁比前面的元朝还厉害,等到了后面,是不是更严重了?

他看了唐朝的历史,人家唐朝就没禁止和外国人做生意,不是也发展得好好的吗?

明朝的航海技术这么厉害,真的太可惜了。

秦始皇在心里的小本本记上了:一味封闭国家要不得。

元朝。

忽必烈:好嘛,我们虽然也有海禁,但也没有你们明朝这么夸张。

看来明朝不怎么喜欢吸取别的朝代的教训啊!

很多都有活生生的例子,竟然还走老路。

看了明朝的状况,忽必烈觉得明朝亡了,主要还是自己没弄好。

哎,他们大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极端手段:朱元璋时期,为了皇帝威严,采用“廷杖”惩罚大臣,大臣触怒皇帝或者出现过失,会在众目睽睽下被锦衣卫用木杖打屁股,有的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