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烈阳炙热无比,灼烧着贫瘠荒芜的大地。
数万的兵马行走在官道之上,一旁的树木也因为干旱而枯死,朱旭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转头对着一旁的周遇吉问道:“我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了。”
由于之前的擒杀刘国能,周遇吉已经被朱旭提拔为了亲卫军,任百户。
周遇吉见皇帝发问连忙回应道:“陛下,我等已至磨盘山了。”
朱旭自从出太原后,便带着原本的骑兵与满桂的数万兵马一路西行准备进入陕西。
他让人给杨鹤送了一封信过去,让其加大招安的力度,并且派曹文诏与他一同前往米脂县围剿流寇。
眼下流寇的主力军仍在陕西,少部分流窜至了山西境内,他也管不了这么多,只能让宋统殷着手整治。
傍晚时分,朱旭一行人已经行至临县,旁边就是米脂县,他们这一路过来看见的流民越来越多,也斩杀一些小股流寇。
朱旭率军进入了临县,临县的知县,县丞还有一些老弱的衙吏,前来拜见。
临县紧挨着米脂,流寇进入山西时都会对县城进行袭扰,不过好在并未有大股的流寇进攻县城。
临县的知县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名为李旬,在流寇来袭时,他积极组织百姓与衙吏们坚守抵抗,所以临县县城才并未沦陷。
李旬等人来迎接时并未准备繁琐的仪式与一些排场,这让朱旭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
所以在夜间商议军政时让他也参与了进来,在乱世时期,靠着一些老弱病残的衙吏与些许百姓能坚守至今,也是实属不易,这个李旬或许是个有用之才。
临县县衙内,夜色笼罩了府衙,周围皆是一片黑暗,府衙的前庭,坐了一群身着甲胄之人。
朱旭看了一眼众人开口道:“眼下已经靠近米脂,诸位将军不如说说,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围剿流寇。”
片刻后,满桂率先出列。
满桂拱手道:“禀陛下,末将认为流寇战斗力大多低下,若是朝廷军队浩浩荡荡的前去,势必会使得流贼生畏,避而不战,故先以小股兵力诱引其进入包围圈,而后一举剿灭。”
满桂不愧是多年征战的老兵,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少人对于满贵的计谋颇为认可。
这样既可以缩小损耗,又可以打击敌军,不失为上策。
朱旭听后也挺赞同这个计策,不过他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他看向另一侧的卢象升与张之极。
张之极见皇帝望来,随后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满桂总兵计策可行,但需要一个易攻难守的地形,臣以为可先行派人前去无定河看看是否干涸。”
“若是无定河干涸则可与援军合围流寇,定然能一举击溃。”
张之极的补充也是眼光辛辣,如果能在无定河畔对流寇进行围剿,若是无定河干涸则能站在岸上射杀河床的流寇,若是并未干涸也能流寇跳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埋伏好地。
朱旭见一众将领的意见都差不多于是便将围剿流寇的方案拍定了下来,不过此事只有高层军官知晓,还并未在底层官兵中传开。
此时米脂县内,张献忠正跨坐在一张椅子之上,他的面前摆满了今天抢来的食物,有肉,有酒。
这种日子让他感觉惬意无比,他觉得这才是自己该过的日子,以前的窝囊日子他真的过够了,他日后还要多杀点大明官兵。
毕竟他之前在行伍之中,因为得罪了长官差点被斩首,好在有一位军官救了他,不然他早死了。
想到这些他的眼中便闪过了些许恨意,自己从小便家室贫寒,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而那些富贵王侯家的子弟,从小过的日子便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凭什么!凭什么!他们那些废物凭什么能过的比自己还好!
张献忠内心深处涌现出近乎偏执的疯狂,他一定要掀翻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他要证明自己从来都不比朝廷的酒囊饭袋差。
…
寒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此时天地一片嘈杂,到处都是夏日的蝉鸣与哇叫之声。
马蹄声伴随着蝉鸣声叩响了陕西总兵府中。
片刻后,总兵府内燃起烛火,曹文诏此时正披着裘衣坐在案桌前看着皇帝送来的密信。
信中皇帝要求自己调集兵马前往米脂县,并且让三省总督加大招安力度,银子很快便会送来。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