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也没啥好东西给你的,这料子你拿去,给自个添件衣裳。”
苏苒虽收了商户一些东西,但大多都是自家摊子上的,不值当几个钱,王婆婆竟然送她布料,倒是让苏苒吃了一惊,忙推却了起来。
“婆婆,这我不能收,这海带本就是要卖的,匀些给您也不值当个啥,哪能要您这么贵重的东西。”
虽说只是些粗布,但好歹也十文钱一尺,估摸着苏苒的身量裁的,足足六尺可把她心疼坏了。
不过想想能赚的钱,又觉得好受一点。
“你这丫头,婆婆给你的你就收了就是,要是觉得过意不去,你那海带有多的,多给婆婆一些就是了。”
苏苒被她这么一点,顿时心里又有了新想法,眼中光芒难敛,王婆婆还以为她是得了衣料给高兴的。
她就说啥,哪个女人不爱俏,这丫头难得来趟城里还穿成这样,怕是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看来还是他们家老头子有眼力,这礼一送就送到人心坎上去了。
虽然两人想的不是同一回事,但苏苒此时的确心情不错,王婆婆提的事,她没推却就应下了。
“婆婆要是不担心亏了,婆婆那要多少,我这只要有,都给婆婆又何妨。”
苏苒这一应,王婆婆就更高兴了,更觉得这礼送得值。
她也没心思和苏苒闲聊了,把点了二两四钱银子给苏苒,便忙着招呼两个儿子带了一半的货,赶着牛车下乡,趁着这会子还没到吃饭点,还能卖上一些。
那老爷子到是比老婆子更有成算一些,看着两个儿子驾了牛车要走,低声嘱咐道,“别拘着只要铜子,淘换些品像好的黄豆回来更好,米面也可以只要品像好就行。”
老爷子虽声音不大,但奈何苏苒耳朵好使,闻言不禁心中暗道,怨不得这婆婆这般精明,看来是近朱者赤。
这乡下人家,赶上农忙的时候也舍得花钱加两个菜,但若是不要掏钱,而是用家里收成的农作物来换,他们会更加舍得。
而这城里的人家大多数没有田地,靠着做些小生意过活,吃的全靠买,而他们家做豆腐本来就要收黄豆,乡下收粮食又比城里铺子里买的要便宜的多,这么一反一复,赚的只会更多。
老爷子那两儿子,也是个有头脑的,一点就通,连连向老爷子保证自己省得,才匆匆驾车离开。
等两人走远了,老婆子又吱吱唔唔的和老爷子商量起来。
“老头子,我去叫老三和他两舅舅过来吧,挑上担子去城南城北转转那边的菜市还没有,想来也好卖。”
虽然过了早市,买菜的人不多,但沿街叫卖向来不难卖,毕竟两文钱给孩子买串糖葫芦的钱,能住在县城里的人,也不缺这么点。
她刚刚可是看到了,有人听到苏姑娘他们说明天不定还来,一人都买了好几碗,反正这玩意,用点水泡着又能放。
她这点小心思,看得苏苒会心一笑。
那老爷子看了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