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天一席话下来,她觉得这两个人明面上至少是进退有度,十分守礼的人。
可就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教出那样的一个儿子来,所以阿宝对这两个人表面上的温和亲善抱有迟疑的态度。
孙氏没有多想,顺口就答:“看邓夫子和邓娘子待人接事的样子就能看出他们的小子应该也是一个很温驯的人,毕竟有他的父母言传身教,孩子不至于太差!”
“呵呵!”阿宝一声冷笑,对此不置一词。
孙氏垂眼看向阿宝,有些奇怪的问:“怎么了吗?”
阿宝立刻收敛情绪,扬起小脸,笑盈盈的说:“哎哟,我就是好奇,打听一下,毕竟以后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而且子皓又在这里读书,若对方是一个好相处的人,村子里也能和睦一点!”
“这倒也是!”孙氏赞同的点点头,然后又说:“没有关系,即使他们有些难相处,大不了我们以后不和他们多来往,子皓在这里读书也不过是半年或者一年的事情,等到了明年年底,看是送他去镇上的学堂还是如何。”
孙氏这是顺着阿宝的话在说,说完后又说:“不过想来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因为我看邓夫子还挺平易近人的,并没有因为自己读过几本书,就高高在上,一副看不起人的嘴脸。”
“是啊,挺好的。”阿宝有些迷茫的接了一句。
在这件事情上面,邓夫子是真的挺好的,因为以前村里有大事的时候,不是没有请过那些秀才过来坐堂,但是那些秀才一个个都是高傲自负到不行。
看人都是用鼻孔看人,且不屑和一般人说话,来到村里又吃又喝又拿不说,还只会和村长以及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说话。
就算是这个样子,村中有大事,也不得不请这些有功名的书生来帮忙。
“而且邓夫子为人也挺好的,他教村里的孩子,真的就是看在村里人的面子上。你没发现他根本就不挑剔吗?我们送米粮送多少也没有硬性规定,都是随便给一个心意就可以了,现在很少夫子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孙氏对邓夫子的第一印象显然是极好的,评价很高。
阿宝对此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配合的点点头。
毕竟孙氏送子谦读书的时候也换过几个夫子,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她最清楚。
两人回到家里后,刘氏和方氏看到孙氏就一脸的阴阳怪气。
孙氏也不搭理这两个人,毕竟她没有必要为这两个人的情绪负责。
她们自己管教不好自己的儿子,宋子俊三兄弟不愿意去读书,难道孙氏还能有什么办法?或者说该为了迁就刘氏和方氏的情绪,她就不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书?
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孙氏根本就不打算搭理这两个人。
至于阿宝,更加不会理这两个人,平时这两个人不主动和她说话,寻她的麻烦,阿宝都当家里没有这两个人。
一天的时间过去的很快,下午子皓放学的时候一脸的笑容。
孙氏对孩子,虽然不会刻意去娇惯他们,但是也很看重,子皓今天第一次去学堂,所以孙氏早早的在门口等着,看着子皓兴高采烈的回来,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看子皓的样子,孙氏就知道子皓在学堂里应该过得挺开心,但还是不放心的多问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