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谢无极和魏羡搬去了北平坡的房子里。
谢无极的学堂正式开始授课,对于北平坡的孩童们只要愿意学的他都收下了。
其实谢无极是不愿意收的,因为有了魏羡这个学生在前,后面的门生他都想考验一番。
可是被左淑淑一句:“这房子,这土地,都在北平坡的地盘上,有句话叫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你跟他们讲文,她们跟你上武行。”
谢无极在左淑淑明亮的眸光中妥协了。
只要是北平坡的孩子,在十二岁以下都能入学堂上课。
学费也就一个月一人十文银子,不管饭。
时间一晃,三年荏苒。
左淑淑已经十六岁了,算算虚岁都已经十七岁了。
刚过完年,踏进学堂第一课。
谢无极就将要参加童试的名字一一念了出来。
“魏羡,窦清良,窦圆生,李守信,周书人你们五个下个月就参加县里童试,记得秉承内心,这三年由我所授,你们足够应对考试。”
被点名的五个孩子,捏紧了拳头,眼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其他二十几个孩子,眼里遮不住的羡慕。
北平坡的学堂开课三年,不断的有适龄的儿童进入学堂学习。
就连隔壁村的都拿着拜师礼想入学堂了,谢无极对于别的村子的学生就要严格许多。
连着问了几个有关农业的问题,最后谢无极只收下了三个。
其他七八个孩童,失落的回去了。
入学的同时,也同样有学不进去的孩子,欢天喜地的退学。
对于这种情况,谢无极冷眼旁观,人各有志,学不进去就是学不进去。
除了退学孩子的家人失落,学堂门口的坝子上每天到了放学的时候都是人头攒动。
谢无极没有强硬要求他的学生,埋头苦读四书五经。
农忙的时候学堂放农忙假,回家帮助爹娘干活,放学回家只要预习好功课。
该玩的时候,他也从来不训斥。
孩子天性皆是顽皮,一旦强硬要求,只会适得其反。
今日学堂一放学,等在坝子门口,约好一起玩的孩童。
突然发现,小伙伴们开始发奋学习了。
北平坡爆发了轰鸣,被谢无极点名参加童试的爹娘,爷奶无不是拿着自家的珍贵东西上门拜访谢无极。
来回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家娃行不行啊,谢夫子您多费点心,辛苦您了,这点鸡蛋您就留下补补。
得到了谢无极沉稳的回答:“只要他们稳定心性作答,过了府试考试是没有问题的。”
他选的这一批考试的先锋,也都是算是心性过人的。
————————————
————————————
宝子们礼物太给力了,我的存稿要没有了
谢谢你们送的礼物,谢谢大家,祝你们天天开心,快乐哦
(鞠躬)敬礼!
学院后面的魏家。
左淑淑挨个检查熏出来的腊肉和香肠,最后确认无误就让长工将东西封好,等着山子来把东西运出去。
搬到北平坡第一年,左淑淑就在后山捡到了橡子果,这东西可是喂猪的好东西。
这东西在这里没有人吃,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山上落的满地都是,厚厚的一层。
就是需要处理,处理后的果实让猪吃了肥膘嘎嘎长。
她招揽了村里的童工就连在学堂上课的学生都成了她的工人。
二十斤给一文钱,捡的越多给的越多。
那玩意,一个孩童半个时辰,简单也可以捡个上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