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像放电影一样放着生活过得每个画面,她看到老金让服务员给他端来了一碟饼干,并浇上牛奶和咖啡,老金一面吃着夜宵,一面吞咽着眼泪和痛苦,然后颤颤巍巍地写下了一篇长文《林徽因》。
金岳霖深情地回忆了他与她之间的友谊和往事,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他写道:“林徽因是真正的艺术家,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才华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金岳霖在文章中还深情地描述了他与她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他写道:“我记得那是在北京饭店的一次聚会,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林徽因看上去很疲惫,但她的精神却很旺盛。我们谈笑风生,像往常一样,谈着艺术、建筑、生活和情感。可是现在,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她。”
当老金写到这里,用手捂住了双眼,泣不成声,此时的林徽英,她痛苦极了,无论怎么费力都触摸不到老金的任何地方,别说安慰他的情绪。
林徽因看到医院门口有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到会致哀的有首都和全国各界的代表,以及来自海外各国的建筑家和友好人士。4月5日,林徽因的遗体在八宝山公墓安葬。林徽因的墓碑,上刻“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林徽因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她倾注全部的才华与激情在事业中,却在花样年华的岁月里与世长辞。”
林徽因还看到老金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与邓以蛰联名题写挽联,看到这里,多情的她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喃喃自语:“老金,我对不起你,我在土星等着你归来,你不来,我不老”。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副挽联是对林徽因的才情和气质的赞美,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敬仰,金岳霖还送给了一副挽联:“今天,我来送你,也来送我的爱人。”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深厚感情和对她的怀念。当林徽英看到这些老金对她不留余地的表白和思念时,她知道她没有白活过。
金岳霖对她的感情至死不渝,他在曾经跟自己的朋友说:“林徽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我爱她一生一世。”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深深爱意和怀念之情。金岳霖还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林徽因》的回忆文章,在文章中他这样描述林徽因:“我常常想,如果她不是那样过早离开,我一定要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因为她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她不会让我孤独。”
林徽因看到她葬礼并没有引起过多争议或关注,而是以一种相对简单和低调的方式进行。葬礼结束后,林徽因看到梁思成和他孩子们和梁思成一起整理了她的遗物和资料,这整理过程中,两个孩子边哭边整理,女儿给弟弟说:“我们的妈妈留下的这么多东西,一定要好好保管,有时间多学习,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
梁思成边整理边说:“徽因啊,你就放心离开吧,我不管面对说多大困难,我都要坚持着我们的的建筑事业和你所倡导的文化事业,我要继续给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们教我们的建筑学科,并我会积极参与北京新城的规划设计。我要对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提出了做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贡献,……”
林徽因看到她的葬礼虽然相对低调,但人们对她的纪念和敬意并没有因此减少。她所留下的文化财富和建筑遗产,以及对建筑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一直在影响着在场的很多人,林徽英看到她的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这是她一生为之奋斗的职业,也是她才华和智慧的体现。看到女儿去墓地看望她时,她都会在墓碑前默默地坐一会儿,仿佛在和自己进行一种特殊的对话。
虽然她已经不属于地球的人了,虽然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思想和精神却一直留存着,影响着后人。她的才华和智慧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上,也体现在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上。她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和执着,这种精神和品质也将一直激励着后人,让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时更加坚定和勇敢。林徽因默默的想:“她没有白活过。”
在葬礼上,除了亲友的眼泪和哭泣声之外,只有僧人的经文声在缓缓回荡。林徽因看到自己的遗像放在祭坛的正中央,周围是亲朋好友献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