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棉,阿苗,你们咋来了?”
杨玉兰刚和丈夫从镇上将没卖完的梨拉回来,就瞧见自家院子门口多了三道小小身影,她赶忙上前招呼道。
陆阿娩扭头,一眼就瞧见了牛车上放着的好几筐梨。
眼神一亮间,陆阿娩走上前,拿起牛车上的梨:“大姨,这些都是你们家的?”
“唉!”姨父赵亮平叹了口气道。
“今年这梨价便宜,难卖啊。拉到镇上去,一上午才卖了一二十斤,剩下的全都拉回来了。”
大姨杨玉兰也跟着愁眉苦脸。
“再卖不出去,这些梨怕是都要烂掉了。”
“县城那边也不好卖吗?”小不点陆知行开口。
大姨和姨父两人摇了摇头:“不知道,你表哥表姐他们拉去卖了,现下还没回来。”
难怪,陆阿娩朝着院子里扫了一眼,她就说怎么没见到表哥表姐。
进到院子里,陆阿娩看着那一车的梨,说明了来意。
“大姨,这新鲜的梨不好卖,你们就没想过换点别的法子?”
“啥法子?”大姨杨玉兰皱眉道,“这梨里面基本都是水,又不能晒成梨干,除了卖新鲜的,还能咋卖?”
陆阿娩倒是知道前世东北的冻梨。
但他们这禹州府,明显不属于东北那种冰冷环境,想依靠自然环境冻成冻梨基本不可能。
“大姨,姨父,你们就没想过弄成梨罐头?”
雪梨罐头和黄桃罐头,是前世陆阿娩的最爱。
大姨家的梨长得好,和雪梨很是相似,陆阿娩在大姨送小弟回来,看到那梨的第一眼时,就想到了好吃的雪梨罐头。
后来在镇上听人提起今年的梨丰收但不好卖后,陆阿娩就起了要将梨做成罐头的心思。
她特意跑这一趟,也是为了说服大姨他们。
“罐头?”
这陌生的名词让在场除了陆阿娩之外的所有人,全都露出疑惑之色来。
“这,阿棉,啥是罐头啊?”
还没等陆阿娩开口,那边小陆知行就纠正道:
“大姨,我二姐改名了,她现在不叫棉花,她叫陆阿娩。我也有名字啦,二姐给我取的小名,叫知行,陆知行。”
说道自己名字时,小不点还特别神气地叉起了腰。
陆阿娩含笑看了他一眼,接着解释道:
“这罐头,是用一种容器将腌制好的食材装起来,将里面的气体抽干后封存的东西。”怕他们不懂,陆阿娩还特意举了个例子。
“就有点像咱们腌制酸菜和保存大酱,不过工序不太一样。”
“水果罐头就是用糖腌制水果,然后放进陶罐里面盖上盖子用火蒸,蒸好了后那水果罐头至少能放半年多,里面的水果也比原来更加美味。”
“不过不是所有水果都能做罐头,有的做出来不好吃,梨和桃还有橘子啥的,倒是很适合。”
听着陆阿娩说完,陆知行眼中不由冒出亮光。
那句比原来还美味,一下子就让他提起了兴趣。
大姨杨玉兰则是皱着眉头:“阿棉……阿娩,你说这梨罐头要用糖来腌制?”
她明显有些犹豫。
那可是糖啊,价格不低,就算是最便宜的黄冰糖,镇上也要八九文钱一斤。
姨父赵亮平却动了几分心思。
刚才外甥女说,这梨罐头能更加美味,而且保存的时间也长。
要真是这样,家里的这些梨不光不会报废,说不定还能卖出高价来。
他忙问道:“阿娩,你说的这梨罐头,用的糖多吗?你觉得卖出去的话,卖多少钱合适。还有,这东西好做吗,做起来快不快,旁人是不是也能仿着咱们的做。”
陆阿娩赞叹地看了姨父一眼。
这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最关键的几点。
投入成本,投入时间,以及会不会被旁人模仿抢走生意。
她就喜欢这样的聪明人。
陆阿娩解答起一个个问题:
“姨父,大姨,这梨罐头用镇上的黄冰糖来做就行,每斤梨差不多放一两左右的糖,咱们大量买,价钱肯定会优惠点,八文一斤肯定能行。”
“这梨罐头肯定少不了罐头,咱们要找个陶器匠人来订做,就做能装四斤的坛子,咱要得多,还都是一样大小的,一两文钱一个肯定有人做。到时候,再让他给咱坛子弄上一个专属于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