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是个心气高傲的人,在合成岗位来说他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随着岗位的调整,不少的老合成工纷纷调离了岗位,而他最在意的对手一个叫建成的突然要求调到了锅炉车间。
锅炉车间在化肥厂来说是又脏又累,让人不想去的工种,拎着个大铁锹加煤烧锅炉,一天到晚被尘土弄得灰眉土眼。
这让张志军百思不得其解,专门问着建成。
“是不是因为我跟你经常较劲,所以你才调换的工种,我根本没那个意思,就是一种技术上的切磋而已。”
建成直接摇着头否认了。
“张志军你是多心了,我是迫不得已被排挤走的,就是李日新这个家伙。
你也知道我是接他的班,可是每次交接班的时候,我的产量倒数第一,天天我都挨批评,你知道我的技术,为什么这产量压不过一个新手?
别人看我的笑话,我的心里也不平衡,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迫不得已调到锅炉车间,省得让厂领导和车间主任一天到晚拧着我,问我是什么原因,我咋能知道?”
李日新以前合成车间精炼岗位操作工,不知为什么心血来潮突然要求调到合成岗位,这个人长得特殊,一双老鼠眼睛更奇特的就是两撇胡须活像老鼠的胡子,尖嘴猴腮的,每次说话那两只奸诈的眼睛先呼眨着,说出话天衣无缝,让你无可挑剔。
然而这李日新确实能干,他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合成的温度一般来说要求保持平稳尽量不波动,而像张志军这种老合成功,他的炉温控制就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李日新独创了一种操作方法,而他的操作方法就是像蚯蚓一样的,将炉温控制的来回波动,而这种操作的方法李日新却称为炉温波动高产法。
而作为合成的技术权威老合工老曹却反对他这种做法。
长期的使炉温波动,就会减少合成塔的触媒寿命,暂时造成高产量,却是得不偿失,
更换触媒需要停产,前后时间加起来要一个月,这耽误的时间会生产多少吨化肥?
更何况催化剂的触媒成本昂贵,比化肥的成本高出数十倍。
然而李日新的做法却得到了副主任马骏的坚决支持,他直接批评老曹。
“你这种说法是保守的方法,是老一套落后的操作方法,李日新的独创方高产方法那是首创,希望其他的工种也向他学习,我们不要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要拿出真实的本事,那就是看你到底每个班生产多少吨化肥。”
建成就是接李日新的班,为此他叫苦不迭,因为交接班的时候,这合成氨存储槽的液氨标志很高。
可是一个班下来,就发现交接班的时候,这液氨储槽标志急剧下降,经过一计算就数他的班倒数第一。
由于建成的走,所以变成了张志军接李日新的班。
张志军很快地感觉到一种巨大从来没有过的压力压在身上,那就是一接班的时候很高的液位,但是经过他操作半个小时后,发现这液氨莫名其妙的少了很多吨,所以整个班他只能将这标志着液氨拉回原位,这样就必然要往下个岗位少送液氨,所以产量马上成了倒数第一。
这引起的范瑞芳的高度怀疑,跟张志军说到。
“李日新这个人我太了解了,原先我们俩是一个岗位的,凡是我操作的时候绝对保证气体正常,而他操作的时候十有八九就会亮起红灯,这是一个非常狡诈的人。
他之所以来到合成岗位,是在我们精炼岗位待不下去了,我奇怪的是,一个新手仅仅三个月就创造高产第一名,可是我们又找不出什么原因。”
今天又是李日新夺得高产的日子,整整十天了,它的产量遥遥领先其他岗位。
张志军是有苦难言,他曾经找过老曹师傅,两个人商量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曹师傅却无法回答
于是一个炉温波动高产法,让人们得到了认同和认可,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其他岗位的人使用这种炉温波动方法,却反而适得其反,将这产量更加的拉低,为什么李日新能行,别的人就掌握不了。
为什么李日新操作就能得高产,别人用他独创的方法却将这产量拉低了,没有人提出异议。
每次化肥产量总是张志军垫底,其他的人就免受批评,既然夺不了高产,那么产量居中也是不错的成绩。
张志军已经习惯了,每次交接班的时候,这车间总是开个班后会,大不了硬着头皮让主任再骂上一顿,当然主任很少骂他,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