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没有想到,荣德生和荣宗敬兄弟俩也是得到了王羽前辈的指点,学会了经营之道。
这才在动乱不止的年代,将工厂办得风生水起,被人誉为‘面粉大王’、‘棉纺大王’。
而且,荣氏兄弟俩的实业救国思想,居然还是源自于王羽前辈。
众所周知,实业救国是华夏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社会政治思想。
它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jiǎn]、张东荪、梁启超、康有为等人。
实业救国实践者的代表人物有许多。
比如张謇、荣德生荣宗敬兄弟俩、刘鸿生、穆藕初等等。
陆浣溪的太奶奶林小曼,也是实业救国的实践者之一。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实业救国的思想,居然与王羽前辈有关。
“爸,您为什么说荣氏兄弟俩实业救国的思想,都是源自于太师祖?”
“您是怎么知道的?”
陆浣溪十分好奇地问道。
“我是在您太奶奶的一本回忆录中看到的!”
陆世杰示意了一下一名保镖。
这名保镖会意,立刻从一个行李箱中找到了一本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笔记簿,递给了他。
他接过笔记簿以后,翻开了其中的一页。
“清末民初的时候,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当时,张謇、梁启超等一些有志之士,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思想是来自于我太师傅!”
“当时有许多的爱国人士,都想要拯救自己的国家!”
“只是他们都苦于找不到一个行得通的路子。”
“当时我太师傅刚好在江南一带。”
“张謇、梁启超等人,得知我太师傅学识很高,纷纷前来拜访我太师傅,向我太师傅请教救国之道。”
“我太师傅见他们颇有爱国之心,便给他们指出了三条路子。”
“第一,就是革命救国!”
“第二,就是实业救国!”
“第三,就是教育救国!”
“我太师傅当时告诉他们,革命救国才是根本之道。”
“而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是建立在革命救国的基础之上,让国家不断地壮大起来。”
“可惜的是,张謇、梁启超等人,都是一介文人,思想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让他们走革命救国这条路,根本不可能!”
“他们觉得走和平式的救国之路,才不会给百姓和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他们并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制度已经烂到根了!”
“不来一次彻彻底底的革命,国家很难彻底摆脱当时的社会桎梏。”
“这就是他们思想的局限性!”
“不过,他们觉得我太师傅提出的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能够行得通!”
“于是,他们便接受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
“他们离开以后,便开始实践这两个思想。”
“梁启超去了京城,跟他师傅康有为搞戊戌变法,搞维新运动!”
“而张謇则跟着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搞洋务运动,兴办工厂,开学堂,修铁路等等!”
“当时,我奶奶也深受革命救国、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影响!”
“她觉得我太师傅的话很有道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固然要走!”
“但是,革命救国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通过一次彻底的革命,结束动荡的社会,才能够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一直走下去。”
“不过,当时我爷爷反对我奶奶的想法!”
“我奶奶虽然有革命救国之心,但她毕竟是女流!”
“在当时的社会,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于是,我奶奶在明面上通过兴办工厂,实践实业救国之路。”
“同时,我奶奶也在暗中资助红党,支持红党搞革命!”
陆世杰通过他奶奶的回忆录,将之前的一段往事跟大家揭露了出来。
众人听了以后,不禁惊叹不已。
“没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老前辈厉害啊,他的思想居然影响了那么多历史名人!”
“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