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四年,时国发生大规模长时间的干旱灾害。
时国百姓饱受干旱之苦近一年,连续半年近一年的时间滴雨未下,时国百姓因为饥饿和混乱死去者不计其数。
在熙和四年最后两个月,摄政王妃召集全京城的百姓进行祈雨祭祀,当天,时国受旱地区便全部下暴雨。
甘霖落,百姓跪,干旱除。
时国百姓们还没来得及庆祝长达一年的干旱过去,一场气势汹汹的疫病又席卷了整个时国。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这场疫病和刚刚过去的干旱相比,没有仁慈半分。
由于干旱期间死了很多人,那些人的尸体又没有快速的处理掉,再加上那个时候天气本来就炎热干燥,疫病的传播速度堪称恐怖。
本来就因为干旱元气大伤的时国,又被这一击重锤打倒。
时国每天都有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死于疫病,时国朝廷派了大量大夫去各个受灾区救治百姓,但是收效甚微。
这场疫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快、感染后发病的时间也不短,最重要的是,这种病根本无解。
人们似乎只能渐渐看着自己染上这种病,然后看着自己的身体流脓发青,最后腐烂死去。
人心惶惶。
熙和五年初,听说前不久才被歹人刺杀过、身负重伤的王妃,在自己的伤好后,就不顾身体伤势执意到疫病感染者聚集区,为感染了疫病的百姓熬药。
凡是喝过王妃熬的药的病人,不仅身上的疫病好了,就连身上其他的伤也好全了。
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常年卧病在床的、因为身体出了问题生下来就痴痴傻傻的、因为伤病身体某部位无法正常使用的……总之就是,除了身体残缺,比如缺胳膊少腿那种情况,其他病痛,只要喝了王妃熬的药,就没有好不了的。
这样的惊喜开始在喝了药的百姓之间流传,最后基本全国皆知。
又是祈雨,又是包治百病。
时国的百姓开始把摄政王妃当成了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神女,是上天派来救世的仙人。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举村(郡)之力为王妃单独设立了“王妃庙”,把她当神一样来供奉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而且王妃本人一开始也并不知晓。
因为慕名而来的百姓源源不断,戚又菡也在疫病感染者聚集区呆了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后,戚又菡自己也染上了疫病,这才被时天裴不容拒绝的强行带回了王府。
戚又菡病倒后,那些慕名而来的百姓才终于愿意听从时天裴手下人马的安排,在京城周边安定下来,等待包治百病的“神药”制作出来。
紧接着,时天裴便让人放出消息:
王妃见不得民间疾苦,但她一个人的力量又实在有限,于是她把自己的“神力”催入药材中,只要吃了王妃注入过“神力”的药,便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
这一消息一发出,顿时举国震惊。
时国的百姓又担心王妃的身体,又期待着朝廷早日把“神药”送至自己的郡县。更重要的是,王爷亲自开口,证实了王妃“神女”的身份!
这顿时就让时国举国沸腾了。
神女,那可是神女啊!是属于他们时国的神女!
这怎么能不令人振奋?!
百姓们顿时对传说中的王妃更加尊崇,原本只是一些村子或者郡县在设立“王妃庙”供奉王妃,时天裴的这一通消息一发出去,顿时就让这一现象野草般蔓延!
摄政王妃俨然已经成为了时国当之无愧的活的神明!
以前,时国的百姓虽然有信仰神的习惯,但是并没有具体的信仰目标。最多就是某个时段需要什么,就信仰哪个神。
不像现在,一个活生生的“神女”就在他们时国,还两度救时国于水火,让时国的百姓恨不得把他们的王妃抬进神庙里供起来,原本泛神论的时国人民开始坚信唯神论也就不足为奇。
而这场唯神风暴的主人公,王妃戚又菡,此时却因为感染了疫病苦哈哈的躺在床上,不被允许下床撒欢。
“唉!我不是已经喝了药了吗?很快就会好的,你就让我出去透口气吧!”
戚又菡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层薄薄的被子,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幽怨的气息。
时天裴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碗药,听到她委屈的哭诉,没说什么。
只是静静的看着她手臂上隐隐发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