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回到隋唐当好汉 > 第469章 继续向西挺进

第469章 继续向西挺进

厥,大大出乎意料,让伊吾一带的西突厥措手不及,最终达到突袭的目的,一举击败伊吾一带的西突厥。

拿下伊吾城后,姜松让尉迟恭、雄阔海、冯立三人带手下师团对周边的西突厥继续清剿。姜松自己则在伊吾城边重新修建了一座城池。手中有大量的俘虏,在随军工匠的指挥下,经过半年的时间,新的伊理城建好。

新的伊吾城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能切断东、西突厥的联系,让强大的东突厥无法再对西域诸国形成威胁。

新伊吾城修建好后,姜松留下一个师团的突骑,手下几名师团长轮流到伊吾城驻守。并告诉驻扎亲朋伊吾城的将官,随时对东突厥境内进行骚扰、攻击,采取三光政策。当然,在进攻中,不能以中原大军的名誉,只能让手二突骑兵扮成草原上的土匪。

这一政策的实施,让东突厥的实力逐渐下降,特别是一到冬季,驻扎在新伊吾的大军就会深入东突厥境内烧杀掠抢,最为无耻的是纵火焚烧草原,让东突厥每个冬季都非常艰难。

新伊吾修建好后,姜松率领手下三个师团的突骑继续向西挺进,对西突厥进行彻底的清剿,对西域诸国、部落进行彻底的掌控。

姜松在西域一带的政策没有继续实行属国制,而是采取各种手段,让原来的国王、部落长做行政升官,给每位行政升官配上副手,成为实际的掌控者。这些人手上不能继续掌控军队,军队全部由姜松手下将军掌控。

当然,要想实施这样的政策,铁血手段是避免不了的。只要不愿意的,姜松、李靖二兵团会毫不迟疑的进行消灭,把原来的官员全部清除。如果愿望合作的,姜松也不会亏待,不仅名誉上是该地方的行政长官,还在商业上和这些地头蛇合作,共同发财,赚取大量的财富。

西域诸国的成功掌控,姜松把麾下一些士兵放到基层去当村长、乡长、且长之类的职务。这一方面解决战争中受伤士兵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士兵对于姜松有极高有忠诚度,利于在西域诸国实施各类相关政策。

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姜松、李靖、杜如晦、裴世矩等人采取各种手段、方式方法,铁血加怀柔,目的就是要彻底控制西域。

同时,一姜松家族的带动下,西域一带的商业、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纺织业、畜牧业、果林业,各种矿产开发得到了大力推广。新技术在西域一带落地生根,中原文化在西域全盘实施。

彻底消灭西域一带的突厥后,经过多年的征战,不仅控制的原来的西域诸国,二个兵团还继续向西挺进,直达黑海。姜松集团手中掌控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控制的地盘更是极其广阔。

姜松集团在西域掌控的地盘是大,不过每年向朝廷上交一万匹战马,让皇帝挺高兴的。毕竟隋帝国战马严重缺乏,历年历代中原朝廷也没从西域诸国中捞到什么好处,最多就是名誉上的属国,甚至中原王朝还要支付大量的钱财,说白了原来的属国就是烧钱的主,中原王朝落不到任何好处。现在不同了,姜松每年上交一万匹战马,按市价折扣的话,那也是二百万贯的钱。关键是解决了隋帝国战马缺乏的困境,因此朝中重臣、皇帝也没有更多的理会姜松在西域一带的活动,加上原来皇帝安插在姜松军中的密探很多被清除,少部分被姜松策反,这些被策反的暗探,定期给皇帝送虚假的情报,从而让姜松在西域一带顺风顺水。

姜松大军不停的向西、向北挺进,继续征伐,以战养战,这一出征就是八年。直到614年,皇帝杨广发动第三次征讨高丽时。

这些年,姜松一直在西域征战,对于中原的局势无法左右,再说了,姜松也不想过问,毕竟历史不易更改。虽然姜松大军的西征,为皇帝送去了大量的免费劳动力,为皇帝修建大运河、战道减轻的百姓的负担。

不过,在609年后,中原一带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极重。加上官员的贪污腐化,百姓同样是民不聊生,朝廷、皇帝没有对灾区实施救灾,少部分的救灾全被官员私吞,结果就是瓦岗如同历史一样,聚集了大量的英雄好汉,各地选择势力纷纷爆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