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听得栓子两眼乱忙活,有乘法,他算不过来啊!田小满站在一边乐,她终于明白了现代人说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合着古代一斤是十六两,半斤不正好是八两。所以半斤八两就是从古代来的。
汪小掌柜还怕田小满嫌少,见她乐呵呵的,也晓得是自己想多了,把银钱数出来递给了她。田小满乐够了,这才想起来还有正经事儿要说。她说自己家里种了两亩半分地的乌豆,除去口粮之处,想把它们都做成乌豆衣。
汪小掌柜愣了愣道:“咱百草堂是镇上最大的药房,的确需要乌豆衣这一味药,可需求量有限,收不了这么多啊。”
田小满不慌不忙地应道:“这我已经想到了。我就寻思咱们总有那进货的渠道……”
汪小掌柜眼睛亮了,“对啊!我家有伙计在采买各种药材,如果把这些乌豆衣卖到进货的地方去……”他摸了下巴,觉得眼前这个妇人挺有想法的,自家店铺只是往里进了货来卖,倒是想过从上头另开一条渠道,这乌豆衣虽是小小不起眼,可拿来练手倒是蛮好的。
想到这里,汪小掌柜又带了遗憾的语气道:“你种出来乌豆在这里是独一份的,偏价钱高不到哪里去,如果你能种出来价格高的虫草、白及、红参等等,我也是服你。”
田小满笑道:“掌柜说的这些,我一听便是极好的药材,可好东西也得有苗子栽种才行,还得合了咱们这边的地力和气候。”
汪小掌柜对田小满有些刮目相看,平常村里的妇人能说出这样有见识的话也不常见,他想了想道:“那贝母、金银花、柴胡、麦冬、党参、黄连倒是咱们州上有人种了出来,也不知清远镇这一带是如何?这几味中药的价格也是不便宜。”
舅妈家所在村子就有人靠种中药赚到过钱,田小满大三大四上实践课的时候也接触过种植中药材的大户,她思忖了一会道:“这个倒是可以试试。可我家里那两亩半的地还要把三口人的粮食种出来,等寻得了机会我再琢磨这个法子。”
有不少的人兴起念头的时候,只恨不能立刻采取行动,立刻见到成效。汪小掌柜听这小嫂子的口气,她家里现实情况是没地又没粮食,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故而他只当田小满随口说说而已。
不过是半斤乌豆衣就换来二百多文钱,田小满觉得这个买卖很划算。这个乌豆衣跟风干肉还不一样,风干肉如果卖不掉,可以拿回来自己吃,这乌豆衣寻常人家又用不上。所以田小满决定卖给百草堂的价格定为两文半,是买断的价格。
至于百草堂往外卖多少银子,这就不关田小满的事情了。即便是乌豆衣没往外销出去,那肉也是烂在在百草堂的锅里,他们可以放在铺子里卖给前来抓药的人,也亏不了。
买卖谈成了,田小满就带着栓子心情愉快地回到街上。这边是上远街,除了两边开的店铺之外,只有零星几个卖吃食的摊子。
田小满见有烘糕卖,就走过去买了一块叫栓子尝尝。没想到买烘糕搭配一碗豆浆,收一文钱。这刚好!她立刻想到自家那乌豆,扒了豆衣的豆子还是可以磨豆浆的。得赶紧尝尝这市面上的豆浆是什么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