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东出长安三千里 > 第85章 夙夜匪懈,唯事一人(一)

第85章 夙夜匪懈,唯事一人(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宇文邕下令严密封锁了消息,并且查抄中外府、收捕宇文护死党等行动都在悄悄地进行,然而,仅仅一夜之间,关于皇帝当着太后的面亲自动手诛杀权臣宇文护,发动政变夺回政权的各种传言还是传遍了帝都长安的大街小巷。

满朝的王公、大臣们听到这种传言,有关起门来弹冠相庆的,也有惴惴不安,暗命家仆四处打探消息,生怕受到牵连的,更有主动要求入宫面见宇文邕,当面向他探问虚实,出谋划策的。

这种人心躁动不安的状况持续了短短两天,到了第三天的日暮时分,凡是封爵在县公之上的王公勋戚,品秩在五品以上的朝中官员们都接到了一份圣旨:皇帝要在明日辰时于大德殿举行朝会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长安宫丹凤门外就黑压压挤满了奉诏前来参加朝会的王公、大臣们,这些人无不翘首张望,四下寻找着以往不可一世的晋公宇文护,以及他的那些僚属、党羽的身影。

卯时刚过,当齐公宇文宪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时,立刻引发了一阵喧嚷议论,紧接着,崔猷、叱罗协等原在中外府任职的官员也先后骑马赶到,人群中再次响起了一片哄然议论之声。

”哎,我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他们几个为何也来参加今日的朝会?”有人指着宇文宪、崔猷等人,压低声音问身旁的人道。

“谁知道呢?我劝老兄还是多带几双眼睛,少动动口吧。”有好心人摇着头,故作神秘地劝那人道。

说话间已近辰初时分,在众目睽睽之下,拥挤在丹凤门外的王公、大臣们在司礼官员的主持下分左右排列好了班次:左班以太保、蜀公尉迟迥为首,大司马、齐公宇文宪则赫然站在了右班班首的位置。随着两扇朱红色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上千名身着各色朝服的王公、大臣依班次缓步走进宫门,逶迤朝大德殿走去。

待群臣鱼贯步入大德殿内站定,就见头戴平天冠,身着衮龙袍的宇文邕在两名禁军将领的引导下从屏风后缓步升阶落座,目光炯炯地扫视殿内一周,冲随侍在旁的宦者何泉微微点了点头。

何泉高声唱道:”众臣工拜见天子!”

群臣不见往常侍立在御座之旁的晋公宇文护,纷纷交换了个眼神,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口称“万岁”。

更有眼尖的偷眼观瞧,认出了佩剑站立于丹樨上的两名禁军将领中的一人乃是数年前被放外任至凉州的王轨,不禁咂了下舌头,心中暗想:看来关于晋公已死的传言不虚,否则王轨决不会如此迅速地调回禁军任职。

三通大礼行罢,宇文邕抬手示意群臣平身,平静地对何泉吩咐道:“宣诏吧。”

众人尽皆屏住呼吸,支起耳朵,想听听皇帝亲政后所宣的头一道诏书都讲些什么。

何泉跨前两步,展开手中捧着的诏书,尖着嗓音宣读道:“民亦劳止,则星动于天;作事不时,则石言于国。故知为政欲静,静在宁民;为治欲安,安在息役。顷兴造无度,征发不已,加以频岁师旅,农亩废业。去岁灾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轴。朕每旦恭已,夕惕兢怀。自今正调以外,无妄征发。庶时殷俗阜,称朕意焉。”

参加朝会的大多数人伸长了脖子听了半天,这道诏书全篇说的都是简政守时安民的话,竟然没有听到一字一句提及剪除权臣,皇帝亲政的内容,不免感到意外和失望。

正在这时,就听何泉继续宣诏道:“诏命: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罢都督中外诸军事府,大赦天下。”

虽然仅短短一句话,听在众人耳中,却直如炸响了一颗春雷,拔开了笼罩在群臣心头的那层阴云,许多人禁不住长舒了口气,心中想道:哦,晋公确实已死,皇帝这是要亲政了。

以尉迟迥、宇文宪二人为首,群臣再次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接下来,在宇文邕的授意下,何泉又展开了第二道诏书,一字一句地宣读了起来。

“钦命:册封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柱国,申国公李穆为太保。”

新册封的朝廷三公之中,太师尉迟迥属于外戚,无论是宇文泰在世时,还是宇文护执政期间,都被委以重任,从册封他担任三公之首的太师之中,尚瞧不出朝廷用人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新任太傅窦炽和新任太保李穆都是出身于关陇当地的汉人勋旧,在宇文护执政时期,窦氏和李氏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压抑和排挤,一直被死死地按在州郡刺史一级的位置上,尔今在三公之中占有两席的位置,就明显反映出皇帝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