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脯。
“那你娘当时肯定气坏了,你娘用东西很仔细的,那东西那么珍贵,谁都觉得坏了可惜,不过好在能补还能用。”说着说着几人到了地方。
“今年这几颗柿子,梨子长得真不错。”
“看着个头比往年大了一点。”苏言说着就摘了一个梨子,用身上衣服擦了擦,馋了一口,真甜。
“别说了,快摘吧”摘得一点一点。
这边刚上手,那边又来了几个人,都是附近屯的,看样子是来找蘑菇的。
“哟,这不是老苏家的,带着小娃娃来摘梨子呢。”几人中一妇女看见熟人,就上前搭话。
“是呀,苏木他娘你也太拼了,还带着小姑子,大侄女这是要包圆了。”旁边的也打趣着。
“哎呀,没办法,嘴馋了,为了两口吃的,能不卖力气,你们这是找蘑菇,吃梨不,自己摘。”大伯娘听了几人的话,搭上两句。
几人也不客气,上前摘了几个,上山这么久也口渴了,馋了一口“真甜,你们屯的梨子真不错,我们屯咋没种这么好呢?”
“嘿,瞧你这话说得,都长同一片地上,一个太阳,一样淋雨,还能差哪?”
“就是就是,嫂子们,这是干活干累了,渴的。”苏小姑也搭了一句。
“你们院子不是种了有吗,咋还摘这么多,不够吃咋地。”搭话婶子疑惑问道。
“瞧你说的,人家不得给城里儿子送去,给人城里亲家送点。”不用大伯娘回话。
“啊~城里人还稀罕这玩意。”
“咋不稀罕,城里人还没吃过这玩意大有人在。”
“妮儿,你也是,给婆家寄的,那得多寄点,让城里人尝尝咱大东北的特产。”婶子看着苏言说道,这闺女长得模样好嫁的更好。
“婶子说得对,不单我婆家,还有我哥家,他离得远,给他寄点咱大东北特产解解馋。”苏言给解释一下,满足她的好奇心。
“对对,你哥当兵,你大伯娘家的小儿子也当兵,那么多战友,怎么也给百八十斤,估计不够分。”婶子这么一想,老苏家真不错,不是当兵的就是吃商品粮的,还有城里亲家,啥好家庭。
“你们那一大片柿子树梨子树还没摘,我们那旮瘩的,都摘完了。”刚走路过那一片林子,满满当当的柿子梨子还没摘,好奇问起。
“嗐~这不是忙着挖渠,还有大棚的事,过两天,附近几个屯都商量好了,得一个个来,人食品站也收不了那么多。”
“也是,走喽走喽,咱摘蘑菇去。”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