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点在苏家屯北边,是大队向公社申请给下乡建设的知青特意建的,两间大平房,男女各一间,一间房两边盘长炕,一条能睡十个人。
早期下乡的知青还自己搭了厨房,盖了洗澡房,上厕所都到公厕。
知青点人多的时候住过五十多号人,刚开始下乡那会七八个,人不多,矛盾少,渐渐地一年又一年,每年都来新知青,人越多矛盾越大。
老知青条件好的都找到工作回城,要么跟屯里的人处了对象结婚的搬走,如苏二嫂,孟小表嫂那样的,要么就一直耗着如最大年纪的陈知青。
如今知青点还有二十三个人,男知青十二个,女知青十一个,知青点的刘晓燕下乡两年,今天轮到她和陆红梅做饭。
男知青负责打水,女知青负责做饭,柴火都是大家一起去捡,知青点还分了自留地,让知青自己种菜,自给自足。
刘晓燕和陆红梅早早下工回来做饭,为了不影响团结,所有人都在一起吃饭,允许自己开小灶,但不能脱离大队。
二十三个人的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饭量拿出粮食,晚饭煮了一大锅稀粥,蒸上一大锅红薯,炒了一锅白菜,说不累是不可能的,分到每个人头上,其实也没多少。
刘晓燕做好饭满头大汗,想着等会有事出去,就打了一盆水洗漱一下换身衣服,拿饭盒盛了自己的份额,早早吃完。
拿上东西临出门前跟陆红梅打了招呼,“红梅姐,我要去苏言姐家,先走了。”
“现在出去,你晚饭吃了?去借自行车?”陆红梅看着出去的刘晓燕问道。
“吃了,我先走了。”
陆红梅看着刘晓燕出去,说不羡慕都是假的,刘晓燕家在军区大院,父亲是军区后勤主任,母亲是供销社会计,哥哥当兵,自己又是最小的,要不是政策原因也不会下乡当知青。
况且在这里又有熟人看着,每个月都有家里补贴,吃穿不差,哪像自己,想想都觉得憋屈,看着手里的红薯狠狠地咬了一口。
这边苏晓燕出了知青点,一路朝苏言家走,因为经常走,所以很熟悉怎么走,没一会就到了地方,“苏言姐,嫂子在家吗?”
苏言正看着包子馒头给苏老娘猛喂罐头黄桃肉,听到有人喊回了一句“在在,进来吧。”
“娘,是燕姑姑。”包子也听出声音,知道来人是谁。
“娘,燕姑姑来了。”馒头看着苏言,想要个肯定的答案。
“对,知青点的燕姑姑。”刚说完人就走了进来。
“包子馒头,看燕姑姑给你们带什么来了。”举了举手上的东西。
“苏言姐,婶子在呢!”
“你怎么又带东西来,不是说了别带了,再带就不给叫姐,不给进门了,快坐下。”看着这丫头,没好气的说。
“不让叫姐,那就叫嫂子。”找了个凳子,自个坐下。
“嫂子,我可是当姑姑的,怎么能够空手来,况且这是给包子馒头的,不是给你的,姑姑给侄子应该的。”
“是呀,燕丫头,你拿回去自己吃,他们俩兄弟不缺这一口,你看着还吃着罐头呢,拿回去拿回去。”苏老娘刚吞下一个黄桃,不想再吃了,对着包子馒头摆了摆手。
“你们吃,姥姥不吃。”
包子馒头看着姥姥不吃了,又看看娘,又看看燕姑姑。
走向刘晓燕“燕姑姑,要不要吃黄桃。”
“对呀,要不要吃。”
看着这一模一样的小脸,看过这么多次还是没能分清楚谁是谁。
“包子馒头,你这吃过了,还给我啊?”忍不住想要逗一逗这俩孩子,长得跟他们爹真像,不过比他们爹好看多了。
说完还伸手摸了摸两人的小脸蛋,肉乎乎的,真可爱。
包子馒头……这算吃豆腐吗
“说啥呢,看不起谁,怎么让你吃这个,我让我娘给你端一碗新的。”燕姑姑是不是傻,怎么会想我会把手里的给她,我都吃完了。
“对,燕姑姑犯傻了,娘说招待客人要给好的,怎能用吃过的。”馒头点点头,小大人似的。
“燕丫头,等会在这吃饭,我这就去做晚饭。”这丫头难得来一趟,得留她吃饭。
包子馒头看着姥姥进去也跟着进屋里。
“不了,婶子,我已经吃过了。”
刚好苏言回去倒了一碗新的给端出来,“来来,尝尝我的手艺,刚刚问了一下。”
刘晓燕接过碗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