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执念,以爱之名 > 第38章 用仪式开启一天

第38章 用仪式开启一天

到自然醒,外出散步,漫无目的,走到哪里是哪里,累了就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只是专注于在行走和静坐中冥想,反复体悟那些大师的话。事实上现在除了他自己,他谁也不在乎。

我历来以说到做到为荣,尽管这一次的说到做到蕴含着悲壮味道。既然是我信誓旦旦说要抱持,那么就尽力给他,他想怎样都可以,无需考虑我,而我接受接纳一切,如他所是地接纳,对他没有要求,然后无论他怎样,都爱他一如既往。

哪怕他不愿和我一起更愿独处。哪怕他一周才和我见一次。哪怕在一起没两天他就想让我离开。哪怕平时他不和我联系,甚至不回信息。哪怕除了谈灵性话题之外他不愿谈别的任何。哪怕仅有的共处时间他也很少照顾到我,自顾自睡觉、饿了才吃不饿不吃,不像以前把我的三餐安排妥帖。哪怕他几乎已经完全不是以前的世德。不然,怎能叫抱持?

除了爱与意志力,还送自己另一剂苦口良药:不期望就不会失望。

如是一万遍告诫自己。

世德在读的仍然是马哈拉吉,不过换了另一本,《我在》。我浏览一下目录,信手翻开一页,果然有他划了线的部分。就着掀起一角的窗帘透进来的光亮,手指顺着蓝色荧光笔的线条,不出声默念着那段文字:

当“我是”出现时,整个显相界也出现了;“我是”与显相界无有分离,它们是一体的。“我是”即见证者,整个显相界因之而生。

这一切显相背后的动力就是趋势或属性,亦可称之为玛雅(maya)。就像太阳和阳光:如果太阳未显,则阳光亦未显。类似地,如果见证者缺席,显相或玛雅亦缺席。当“我是”升起之时,万物显现纷纭;当“我是”消散时,万物消散。

似懂非懂,却觉得文字与意境很美。唔,玛雅,幻相女神,摩耶,虚幻,幻相。

室内很暗,虽然已经早上9点,但是世德窗帘的遮光性太好了,若非我小心掀起一角,凑着光线迎上去,是没有办法看书的。世德对睡眠环境有着近乎强迫性的要求,不能有一点亮光,连电源接通的按钮发出的红光都不可以,所以我是不敢开灯的,窗帘自然也不能拉开。

以前自然不是这样的。以前。以前他早已和我一起起来,甚至比我还早,开始做早餐,有时需要一遍遍来哄我起床。即便我先醒来,也是随意想怎样便怎样,要么闹腾他,要么踢踢踏踏在房中发出声响,哗啦扯开窗帘,让太阳进来……

以前。

“在此之前,我总把习惯看作一种摧毁力,它毁灭独创性乃至毁灭感知的意识;如今我却把这种习惯视为令人畏惧的神力。它如此紧密地和我们连在一起,它那不起眼的容貌那么牢固地嵌刻在我们的心间,可是这种几乎看不真切的神力一旦脱离开来,一旦离开了我们,我们便会遭受最最可怕的痛苦,到那时,习惯便会像死亡一般残酷。”

又是普鲁斯特。最近我在重温他。虽然有时他絮絮叨叨得令人厌烦,但是对人类心理的幽微却又探察得如此真切。至少对于习惯,他这段话真是应景。不久前我还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抱怨世德仿佛吞噬了我,担忧着失去自我,谁知这样快就失去那些“在一起的习惯”,然后等到失去才发现有多么珍贵,又是多么想念。

也许假以时日我会形成新的习惯,习惯如今的世德,如今的相处模式?

不,我的希望并非如此。我希望一切回到从前,回到旧日的习惯。那些习惯很好,可以不必改变。

随意翻到另一页,划线的是这样一段:

在追寻真我的道路上,你的欲望会逐渐消退。而最核心的欲望是什么?是存在\/活着。当你安安静静地待在那份存在感当中一段时间之后,这份存在\/活着的欲望也会消退。这一点非常重要。当这份最后的欲望消退时,你就进入了绝对的真理实相——最本质的状态。

我有一点点恐慌。

欲望,什么欲望,所有欲望吗?人类如果失去欲望,毫无欲望,会变成什么,变成怎样?我无法想像一个毫无欲望的世德。

事实上,他已经在尽量减少各种欲望了,从最基本的吃与喝到普通的娱乐,戒掉了咖啡,也不再看电影,并说,最终会不再有性的欲望……是受这段文字的影响吗?

不能够也不愿想象那样一个世德。

“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全无实质可言。不过是时空中的短暂存留。只要表相还在,痛就会在。当事物消解了,痛也就没了。所以只有当形相和意识俱在时,你才会感觉到痛与苦。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