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王明志便出发了,到东市给小妹买了一些吃食,又买了几匹布,和一些胭脂,胭脂送给母亲,布匹给家人多一些衣服。
又帮父亲买了几罐酒,和一些肉食,便赶着牛车往家赶。
王明志刚走,杨舒文便把这个好消息传达了下去,大家纷纷对王明志表示感谢。
王明志到家时,已日落西山,原来冬天人们都在家里避寒,但现在王家庄,人们三三两两,都行色匆匆的忙碌着。
看到王明志回来,人们热情的打起了招呼。
“志明回来啦,听说现在都城也可以拿货了。”一个中年汉子问道。
“对,这不是感觉来回跑太浪费时间了吗,直接在都城做的话,这样我们都方便。”
“还是志明聪慧,这样太好了,来回跑的时间,够我们卖好多花米糖了。”另一个老伯说道。
碰到的人纷纷热情打招呼。以前他们可没有这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真的太应景了。
王明志回到家,看到制作花米糖的人又变多了,看来这段时间村里面花米糖卖的不错。
家里人实在太多,王明志买的东西也不好拿出来,直到晚上,王明智的父母才看到他买的东西。
其实王梦瑶早就等不及。想看看哥哥买的什么?今天一直在家转悠,都没有出去玩。
“哥哥,你这次买的什么东西呀。”等到人全部走后,王梦瑶便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王梦瑶摸了摸他的头,笑了笑,打开包袱,把买的吃食递给了她。
“小馋猫,少不了你的吃食,晚上不能吃甜的啊,小心你的牙。”
王明志把糕点给了王梦瑶。还特别嘱咐道。
然后王明志又把给父母买的东西拿出来,虽然嘴上说他乱花钱,王明志看得出来,他们心里还是高兴的。
接下来几天,王明志清闲了下来,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也不需要王明志帮忙。
没事看看书,虽然有的字不认识,但也能蒙个八九不离十,书看久了,就出门钓钓鱼,爬爬山抓点野物,生活好不快活。
这天吃过午饭,王明志刚想出去钓鱼,三叔便找到了他。
“明治,又去钓鱼啊。”三叔看着王明志拿着鱼竿,出声问道。
“对啊,三叔有什么事吗。”三叔一般不会找他,都是找他父亲,今天突然叫他肯定有事情。
其实根据这几天他们回来的越来越晚。王明志基本上也猜到因为什么。
“一切都被你说对了,现在附近花米糖越来越难卖,有时候一天都卖不完,我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卖,你帮我参考参考,这样可行吗。”
这时他不由佩服王明志的眼光,这些情况他早就料到了。
三叔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就是都城,突然要去比都城更远的地方,他的心里没有底,所以想征求一下王明志的意见。
当初王明志劝过他,他没听,现在又要征求他的意见,三叔有点不好意思。
看着三叔满脸尴尬,王明志沉吟了一下说道。
“可以是可以,但一个人去不行。得多组织几个人你们一起,虽然有可能卖的慢一点,但这样最少安全。互相也有个照应。”
“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必要的时候货可以不要,但人一定要安全回来。”
看着王明志满脸的关心,三叔更是无地自容,当初是王明志正需要人的时候,他走了,现在却又厚着脸皮回来,请求帮忙,让三叔有点尴尬。
这次谈话过后,王明志便没有在关注此事,
只是过了几天,三叔便集结了二三十个人,每个人都推着一个独轮车,来到王明志家,把家存的花米糖全部拿走。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
在这种封建王朝,许多人一辈子都在村子周围打转,他们这次可能要出走上百公里,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村里边的热议慢慢消停了下来,过了几天便已经没人谈起,人们总是健忘,时间真的可以磨平一切。
这几天王明志也没有关注此事,他在忙着画图,已经和父亲商量好了,过完年就把自家的房子重新盖一下,
看着王明志画的,新房子的图纸,全家人都非常期待盖成的样子,图纸都这么好看,盖成之后应该更漂亮吧。
接下来王明志帮忙制作花米糖,王明志的父亲则拿着图纸,买砖瓦,联系工匠,提前准备。
必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