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西湖之上,数不清的画舫小船缓缓荡漾,琴瑟之声在夜空中悠扬徘徊;湖面上如同漫天繁星般的花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带着少女们的心愿漂流去向远方。
樊楼最高层的三楼连廊上,填饱肚子的三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如同画卷般的西湖美景。
樊楼东南西北中五座楼宇中,西楼与西湖不过一街之隔,身处三层远眺,可以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相比于大厅内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此刻的连廊上要清静许多。
三两成群的才子零星散落,互相轻声探讨着诗词,时不时将目光投向远方,想要从如画的风景中得到一丝创作的灵感。
淡淡的丝竹之声与周围才子吟诗作对的声音不断交织,萧锦斜倚在围栏边,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这才是他心目中诗会的氛围:没有喧嚣与浮躁,只有思绪的流动和灵魂的对话;诗人们眼神中流露着对文字的敬仰和对美好的追求,用充满诗意的遣词造句,恣意抒发着真实自由的内心情感。
一声轻微的响动引起了他的注意,转头看去,发现是两名衣着雅致的才子在品酒吟诗。
这瞬间勾起了萧锦的兴趣,立马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只见一青衫男子轻抚着栏杆,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神态从容道:“张兄,我作好了,你且听听如何。”
他振了振衣袖,抑扬顿挫的念道:“香风拂面人如醉,火树银花不夜天。灯影重重映明月,玉笛声声绕云烟。”
“好诗,李兄遣词之美远胜于我。”
一旁白袍男子面上含笑,不住的点着头,表达着对青衫男子才情的赞叹:
“我也有一首诗,还请李兄指正。”
他提起手中酒壶饮上一口,语调暗含韵律:“月满蓬壶照玉楼,一帘春梦云悠悠。鳌山结彩高堆起,万点星颜入眼眸。”
两首诗都是在描述上元盛景,只是其中意境却略显不同。
萧锦对诗词的研究并不太深,如今脑子里还记得的,全是曾在课本上学过的传世佳作,其中不少还是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
他只大体能感觉出这两首诗还远达不到那些佳作的水平,但具体优劣如何,他就分辨不出来了。
他看向身旁同样被吸引视线的两人,好奇问道:“这诗做的如何?”
李楷的文学修养也就半吊子水平,果断将点评的机会让给了自己妹妹。
“中规中矩吧。”李韶音淡淡撇嘴,顿了几秒,又补充道:“比下面那帮人好些。”
萧锦点点头,想起楼下大厅内的场景,又受到两位才子吟诗的感染,内心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情不自禁道:
“我也想吟诗!”
空气安静了几秒,李韶音“呵”的一声笑了出来,挺了挺初具规模的胸脯,语气幽幽的冷笑道:“呦,你还会作诗呢?”
在这丫头消气之前,我还是不要招惹她为好……萧锦无视了李韶音略带嘲讽的话语,不过对方质疑的倒也没错,他确实不会作诗,但是……
“谁规定吟诗只能自己写?背诗一样能够抒发内心情感。”
面对此情此景,萧锦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首七言绝句。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眸,轻声吟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的绝美风景,京城内的歌舞升平,望江村村民们面黄肌瘦的面容,楚帝口中内忧外患的担忧……穿越后的种种经历,一张张画面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眼前划过。
一首诗吟诵完,萧锦只觉胸中情绪宣泄了不少。
他睁开双眼,玩笑着问道:“嘿嘿,我这诗吟诵的贴切吧。”
等了几秒,却是没有听到任何回应,周围空气仿佛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萧锦疑惑的侧过头,却见李楷和李韶音正直勾勾的盯着他,表情说不清是震惊还是疑惑。
他伸手在二人眼前晃了晃,略感诧异道:“你们怎么了?”
“你……”
李楷好不容易捋直了舌头,目光呆滞道:“这诗是你写的?”
诗词的魅力便在这里,不需有多深的造诣,甚至不必懂得平仄韵律。只要能够读懂其内在含义,就会感受那股深沉磅礴的力量共鸣。
“怎么可能。”萧锦略显无语的挥挥手。
虽然一直知道李楷不爱读书,可连这等名作都没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