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做的卤鸡蛋味道好,带去码头的十个卤鸡蛋一下子被抢空了。半夏算了算,每天十个卤鸡蛋尽赚十文钱,十罐洋姜就是一百文,十串拉丝冰糖葫芦是二十文,还有做出来的豆芽隔几天就有十多二十文。
这样每天下来固定收入就有一百三十文,除去每天的肉钱就是一百一十文。十天就是一两银子,半夏想想都兴奋,这样下去过年那几天能歇歇,年后就可以去码头开小吃摊了。
不仅半夏在算,就是朱氏和林氏两个人也在算。现在两家也算是有个固定的收入了,林氏一天下来能有个二十一文钱,跟半夏的比起来不算什么,但是林氏也知足了。
“二弟妹,三弟妹,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咱们今年这年怎么过?”朱氏是家里的大嫂,虽然说现在分了家,但是家里的老人还在。
这也是许家第一个分家之后的年,按照朱氏的想法,这个年得过得热热闹闹的,不能让村里的人看了笑话。
特别是前段时间,许家分了家许老爹一出门就有那不会看脸色的,在许老爹面前胡说八道。
“要不,咱们还是像往常一样一起过,钱就咱们几房人平摊。”林氏现在手上有些余钱,说话也有了些底气了。
半夏也喜欢热闹,且许家一家子除了吴氏都不是那讨厌的人,也点头同意林氏的想法。
“我也是这么说的。那行,那咱们列个单子出来,要买什么抽空去镇上一次买齐。”朱氏最终敲了板。
朱氏找了个空,把几人的想法告诉周氏和许老爹,两个老人也是满口同意。既然几个媳妇商量好了,周氏也就放手不去管了,只管看好三妞和二根两个小孩子。许老爹也只管他和老五那二亩地,见着分了家也没有影响几兄弟的感情,许老爹也是欣慰。
临近除夕那两天,半夏也没去镇上了,许老大几兄弟也停下砍柴的事情,去镇上分头置办东西。
这个年因为家里的条件比去年好了,买的东西也比去年的多。村里人就是这样,整天盯着这家盯着那家,闲来无事就比比谁家的年货准备得多,谁家的年货少。
“许二嫂子,你家今年可是发了大财了,这年货办得可好哩。”隔壁陈大娘最近经常闻着许家传过来的肉味,那语气可酸了。
周氏笑了笑:“他大娘说笑了,什么办得可好,就是家里小孩子馋嘴多买点零嘴。”
“许二娘就不用瞒着我们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又不会吃你家的。”陈大娘的媳妇王氏说,“我可是看见许大哥提着肉呢,好家伙足足有这么大一大块呢。”说着王氏还用手比了比那块肉有多大。
“就是许二娘,你家到底做的什么营生,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赚了钱可不能忘了我们啊。”刘家的小儿媳白氏听见响动也走出来插了两句嘴。
周氏懒得和她们多说,她还慌着去做炸藕合呢,随便和她们闲扯了两句,周氏找个借口便回院子了。
“老大,以后买东西给我遮住了,那么大块肉就那样提着回来,也不知道收敛收敛。”一进来周氏就开始许老大,这个老大心眼儿也太实诚了,生怕别人看不似的。
刚才回来许老大就被朱氏说了一顿了,现在又被老娘一顿说,那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地乖乖听着。
大妞见父亲连着挨了两次训,也是隐隐有些好笑。不过,也是自己都明白的道理,爹这个老实人怎就不明白呢。
半夏把沙琪玛做好之后就把锅腾给周氏做炸耦合。
半夏那天也只是突发奇想,想着过年了给孩子们做点零嘴,就想着做了沙琪玛,许老三拿去点心铺子里,掌柜的一下子就定了二十斤,给了十五文一斤。
许老三回来之后半夏就迫不及待地做了二十斤给掌柜的送去,这不,这已经是第三个二十斤了。不过,这东西做起来麻烦,许老三也想半夏趁着过年好好休息,便跟掌柜的说好,做这最后二十斤后就不做了。
两人也趁着这个镇上没有的点心赚了一笔,差不多一两银子。
半夏把掌柜的要的留好,下午让许老三送去。剩下的分别用油纸包好。许大伯和许三叔一家一包,给里正家也是一包。还有周氏的娘家也就是许老三的舅舅家也没家留了一包,还有朱氏的娘家。
半夏自己的娘家不在这儿,当初半夏的娘家受了灾害逃难到这里,把半夏嫁给许家后拿着许家给的聘礼走了,没有来过信,就当没有半夏这个女儿一样。
林氏娘上次来闹出个那么事儿,林氏也不想回娘家,反正那个娘对二妞也瞧不上,索性也就不回去碍她的眼了。
许老五和大根脑袋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