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再详细周氏就不会说了。
周氏回到了家,见一大家子都在院子里围着,三妞看见周氏跑过来。
“奶奶,牛。”
这不,许老爹连着几日在镇上去瞧,今天中午把牛给买回来了,在码头吃了午饭,大家一起用牛车把东西和人给拖回来的。
周氏见着牛牙口还不错,也高兴呢。
“这牛买成多少钱?”
“这牛是头年轻力壮的,用得久。价格也不便宜,十三银子呢。”许老爹语气有些骄傲,他家中午也用让牛了,这可是村里第二家呢。
由此,许老爹的活儿又多了一个,除了地里的事之外,就是伺候那头牛。每天早上半夏他们去镇上钱就把牛喂得饱饱的,回来了之后也把牛喂得饱饱得。
半夏一行人同样得也是算好时间出门赶去镇上码头,下午回来家里。小吃摊的生意越来越好,好多都是回头客,也有些吃了还带饼子走的。
许老三想着得再请一个人,和张寡妇一起,一个人收拾桌子,一个人专门洗碗,这样才来得及。而他自己就负责收钱,哪里忙不过来就帮忙。
半夏也同意,不过提出得请两个人。一个洗碗,一个得帮着给客人上菜。本来想着让张寡妇的女儿杏娘去,可是杏娘得顾着家里的事情。得重新找两个和张寡妇性子差不多的,也是干活利索得,而且还得是同村的,这样时间上才对得好,来回也安全。毕竟其他人也不熟悉,特别是镇上牙子找的人,半夏不想用。
周氏知道后应下来,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了,自然了解村里没家的情况。没多久让她寻着两个人。一个是许家本家的一个嫂子,她公公是许老爹的堂兄,家中排第二。
家里住着漏雨的茅草房,公公许二伯的脚是瘸的,婆婆的眼睛早年没有钱医治瞎了。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女儿倒是多,都出嫁了。
周氏说的这个嫂子就是老两口的媳妇田氏,和朱氏一般年纪,嫁过来这么多年都是勤勤恳恳的,对两个老人也是孝顺,和丈夫也没有怎么红过脸。
田氏还有两个儿子,大的比大根大一岁,小的和二妞差不多大。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半夏相信周氏看人的眼光,见半夏同意周氏便去找田氏。许二伯家住在村尾最后一户人家,把来意说清楚后,田氏自然也是一万个答应下来。
另一个是王氏,比朱氏大个六七岁,看起来像是大了十来岁。家住在离许家不远,是当年逃难来到的这里,家里没有良田都是自己开出来的荒地种着。
王氏家里也是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只有老大成了亲,其他两个儿子因为家里没钱至今没娶上媳妇。
大儿媳妇生下两个孩子后受不了苦,和别人跑了,留下两个小孩子。
王氏急需用钱,不用周氏多说什么也答应下来,第二天就和大家一起去了镇上。
自此,她们三人,一个负责给客人上菜,一个负责洗碗,一个负责收拾桌子。
许老三洗碗的手由此解放下来,只管给客人点餐,然后收钱和记账,连带着帮其他的忙,大家也轻松不少,只管做吃食就行了。
里正知道了后,还夸了许老爹好几次,说家里有出息了,还不忘帮助村里的人,带着村里的人挣钱。这让许老爹每日都高兴,出去也感觉倍有面儿,腰杆都比以前挺得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