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怀疑自己。
要是其他人说不定已经听信别人的话了,开始怀疑自己了。
周氏做了会儿,挥手让三个儿媳妇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回屋整理了一番。幸好身上穿的衣服没有半点损坏,周氏这才后悔起来,早知道就不打架了,要是把衣服弄坏了,自己得心痛死,这可是老大媳妇给自己新做的衣服。
要是半夏几个知道周氏此时的想法,肯定会笑话她的。
虽然马氏和徐氏几人不敢说什么,可是半夏久久没有身孕的各种猜测像是长了风一样到处飞。
就连隔壁陈家也忍不住问周氏为何半夏还没有身孕,不会是身体真有什么毛病吧。被周氏两三句话堵了回去,再也不好意思来问了。
就是许三婶也来找周氏问了几句,说是知道偏方,让周氏给半夏抓些药回来吃吃看,要是治不好就重新娶个媳妇回来。
周氏念在许三婶是自家人,只是脸色不好看跟许三婶说不用,半夏身体没毛病。客客气气地把人送出门,等人走远了这才骂了两句。
许老三自然也知道这些流言蜚语,怕半夏听见了心情不好,便想哄哄她,哪知半夏并不在意,每天还是研究着自己吃的,整天乐呵呵的。
如此许老三就放下心来,朱氏和林氏也不担心了,不过也希望半夏能早点怀上孩子,给家里添口人。
半夏和许老三倒是不着急,觉得孩子与父母是靠缘分的,时间到了孩子自然也就来了。
这日,媒婆又上门来了,朱氏还以为是又是给大妞说亲的,结果不是,是为了许老四来的,朱氏连忙找周氏回来。
周氏心里也是惦记这件事情的,可是又怕遇到像吴氏一样的人,到时候又把一家人搅得天翻地覆的。
现在家里明面上分了家,可是三个儿子儿媳平时相处还是像是一家人,可千万不能再来一个吴氏。
周氏细细问了是哪家的人,媒婆也一一回答,最后周氏却拒绝了这门亲事。
送走媒婆,朱氏问周氏原因。
原来媒婆说的这户人家是隔壁村的,原本的夫家是因为她没生儿子休了,带着三个女儿回娘家住在哥嫂家。
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三个女儿带上,可也正是这唯一的要求周氏想了想拒绝了。后娘后爹都不好当,而且凭许老四现在的能力,养活不了三个孩子。
周氏也不着急,所幸许老四的事情得慢慢来,找个合适的,只要人品好,不带孩子的都行,这次得自己认认真真地把好关。
许老爹也赞同周氏的想法,明年各个孩子都要出去自己修房,许老四现在才把之前欠的养老钱给完,修房子的钱都没有,更不用说养活那么多人了。
好事不怕晚,还是等着房子修起来了,能养活一家人再说吧。
许老四现在是不管这些的,经历了吴氏之后他相信周氏和许老爹。前面三个哥哥娶回来的嫂嫂都是周氏看的,没一个错的。
每日编些篮子和筐子,隔上两三日就赶着向许老三借的牛车去镇上卖,每次能卖个十一二文钱。
许老三见他真的是改过了,也还是为他打算日后的生计。许老四也是念过书的,而且会打算盘,正巧饭馆掌柜的那里缺一个跑堂的。
原来的那个跑堂的因为家中有事情不干了,许老三和饭馆掌柜的说好,等这段时间过了就让许老四去顶上,一个月三百文。
许老四也保证一定好好干,不给许老三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