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了水把鸡鸭惊着了,隔了两三天才开始下蛋,半夏把捡来的鸡蛋和鸭蛋存着,好重新浮鸡鸭。
许老爹父子几人把地也重新弄好了,许老爹做主全部种了大豆。刚刚把地里的事情忙活完,镇上饭馆掌柜的就来了信儿,饭馆重新营业,让许老四去镇上上工。
许老四收拾收拾便去镇上开始上工,许老三送他去的时候也去码头看了看,码头已经基本恢复了往日的正常。
因着涨水,家里好几日没吃上肉了,许老三去了西街买了几斤上好的半肥瘦的肉,还买了两扇排骨给小家伙吃。
半夏把肉切了一大半准备用来包子,小家伙念叨了几天要吃包子。菜是没有了,半夏所幸做酸菜肉馅儿的小笼包,叫上朱氏和林氏他们一起,就当庆祝了。
朱氏和林氏一个拿面粉一个煮粥炒小菜,周氏洗了手也帮着包包子。
蒸了几屉包子,半夏做了个醋碟子。想到杨家兄妹,捡了十来个包子送过去,好说歹说杨恒才收下。
许老三见杨恒的字写得好,便给他介绍以前抄书的活。许老三的书多,杨恒的书都多数都在逃难中丢失了,常常来借书,一来二去两家人便相熟了。
家里收拾空了,半夏妯娌三人抽空去了一趟镇上,去买了些棉花和布回来,重新做几床被子。
朱氏和林氏手脚快,一天时间久把几床被子缝好了,半夏针线活不好,就在一旁打下手,帮着穿针和清理棉花。
又用了一天时间把买回来的菜种子种下去,等长出来了好吃菜。
这日许老三和半夏正商量着什么时候去码头摆摊的事情,大根就来叫许老三,说是里正让每家去树下有事宣布。
许家是分了家的,所以许老爹让大根通知几兄弟都去。许老三只好按下话头回来再商量,和许老爹他们一起去了树下。
“爹,你说里正有什么事情要说?”父子几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里正要干啥。
“该不会是又要出钱吧。”许老二说。
许老爹摇摇头,应当不是,这个节骨眼上谁家都没有钱,要不是半夏让大家把钱带上,家里的钱还在不在都说不清楚了。
几人边走边说,到了树下发现那十来个外乡人也在,许家过去和杨恒站在一起。许老大打听了一圈也没人都知道这是要干啥,只知道里正昨日去了一趟镇上。
等到人差不多齐了,里正才来。经过这一次事情的操劳,里正明显老了几岁,本来不太挺直的腰更弯了。
“大家听我说,镇上宣布的咱们镇上经过涨水,有些村原来的人不在了,接收到有外乡人。原有的多出来得地外乡人一人一亩,其余的谁家想买就按慌的价格。”
听到里正提及村里有人不在了,想着家中的亲人,大家都红了眼。
没一会儿又听里正接着说:“我们村也不例外,我统计了下,除去分给他们的十四亩地,咱们村还有十六亩地,回家商量下谁要买的就来我家。”
按照市价上等地是十二两银子一亩,中等地九两银子一亩,下等地六两银子一亩,荒地三两银子一亩。
大家听到还有十六亩地按照荒地的价格,那就是三两银子一亩,都很是心动,这可是捡着大便宜了,可是三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
许多人家的房子冲垮了,还要想法子赚钱来修房子,不然一家子就只能挤在棚子里,哪还有钱来买地呢。
一时之间都没有人要买,许老三倒是有些心动,不过也得回去和半夏商量,反正地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被买走。
回到家许老三拉着半夏迫不及待地往屋子里走,看着朱氏和林氏的眼神半夏恨不得打这个愣头青两拳。
许老三满脑子想着地的事情,哪里注意到了朱氏和林氏,也没有注意到半夏的脸都红了。
“媳妇儿,你脸咋这么红,是不是热的?”
半夏并不想理他,看了他一眼也不说话,许老三也不管半夏说不说,倒是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全说了。
“三两银子一亩?你没听错?”半夏问。
许老三摇摇头:“没有,我听得清清楚楚的,三两银子一亩。”
半夏算了算,十六亩地要四十八两银子,自家的银子到是够,就是买了地之后也剩了没多少,家里没余钱这可不行。
再说,明年还要修房子也得花钱,而且那可是一大笔钱。想了想半夏跟许老三说了自己的想法。
“要不,咱们就买十亩?”
“行,就买十亩,我这就去找里正去。”许老三说着就要打开房门往外走。
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