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先用一口锅煮底料,底料一开麻辣香味就飘出来了。
“老板,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中午有老主顾来吃饭,闻着了香味又看见了锅觉着新鲜便问许老三。
这时候人已经多起来了,许老三拉开嗓门给大家介绍,有人来了兴趣问价格咋算的,毕竟这可是镇上第一家卖这个什么砂锅串串的。
“我们数竹签,大的竹签两文一根,小的竹签一文一根,这锅底的料都是自家传下来的,锅底费三文钱。”
为了好算价格,半夏用了两种竹签,大的竹签串的是肉食,两文一根,小的竹签是素菜一文一根。
这样看起来还不算贵呢,当即有人决定吃这个,许老三让他们自己选菜,选好了放在篮子里面端过去,等底料开了就放进去煮熟就可以吃了。
这种吃法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都觉得新鲜,不一会儿三张桌子都做满了。
又麻又辣越吃越想吃,辣了就点隔壁的茶铺里的茶来喝,连带着隔壁茶铺的生意今天都好了。
后面闻着香味的人来想吃可惜已经没有菜了,有些要在镇上停留一两晚的人说好了明日来吃,有些下午就要离开的只能遗憾的走了。
“想不到这个这么好卖呢,一百串呢全部卖完了。”
下午收拾摊子的时候,朱氏去看一点菜叶子都不剩了,兴奋地跟半夏说,特别是还有些今日没吃到的,已经说好了明日要来吃,这样一来明日的生意也不愁了。
下午回到家,半夏立马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不过家里的竹签不多了。为了干净卫生竹签半夏觉得一次性使用。
一百串没多久就卖完了,半夏决定今天再加一百串。朱氏一听要串两百串,一看竹签肯定不够连忙指挥许老大去砍竹子回来削竹签。
许老大不敢耽搁,立马拿着刀去了竹林砍竹子去了,反正是家里的竹子。许老大拖着竹子回来后,许老三也动手跟着一起削竹签。
“串这么多能卖完吗?”周氏在一旁问,林氏也有些担忧。
二妞听了立马把今日码头的情况给两人说了,两人一听也不担心了。不过这样一来菜是不够的需要买,半夏就让大根每天卖豆花时去收菜。
大根卖了这么久的吃食,人也学聪明了,并没有自己一家一家的去收,而是去了杨家村告诉杨里正。
杨里正一听每天都要收菜,这可是增加村子里人收入的好事啊,听了大根的要求立马去村里通知大家,每天把菜拿到杨里正家。
这样一来,大根每天卖完豆花就去杨里正家把菜收了再用牛车带回去,然后再去镇上接半夏她们。
三文钱两斤,对于村里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收入,杨家村有些村民也是专门种了菜拿去镇上去卖的。现在有人来村里收,比拿去镇上卖可方便多了。
杨里正媳妇也高兴,杨家人因为这个在村里的名声又高了一层,都纷纷夸杨里正找了个好女婿,杨家一家人也更喜欢看中大根了。
每天两百串的菜还是不够,半夏又增加了两百串,每天四百串。
许老大和许老二每日也在家把竹签给准备好,大妞和林氏两个人在家串菜,不过林氏是个孕妇,半夏就把杏娘也叫来,每天帮忙。
一时之间,半夏的砂锅串串在镇上可出了名了,镇上书院的学子下了学也会约着一起来吃。
而这个月的收入也直线上升,这个月除了张寡妇和杏娘她们的工钱外,朱氏和许老五还有二妞一人分了三两多的银子。
剩下的银钱加上饭馆的分红,半夏一共有四十三两银子的收入,加上家里的,半夏总共存有八十六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