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个人顶着了,许老三也就在家开始专心读书了。
现在离乡试时间还有几个月时间,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许章程每日要去铺子上,就不能每日去杨家村收菜,但是铺子上每日都需要菜,许章程在铺子关门后抽空去了一趟杨家村找杨里正。
自己就把收菜的活交给了杨里正,每天杨里正送菜去铺子里。铺子后面有个很小的院子,里面有个古井,很是方便。
每天的菜就在后面院子里洗干净然后串起来,还是由大妞和杏娘去串,回来就跟着坐牛车就行了,也方便。
有了收菜的活,杨里正每天也不闲下来,一个月下来还能多收入一两银子左右,这可是把杨里正一家高兴坏了。
不过为了未来女婿的前程,杨里正每次收菜都把了又把关,一点差错也不能没有。
许老三几天就会去一次铺子上查看,看着每日的菜都是水灵灵的,也就放心把收菜的事情给了杨里正。
底料的事情不能假手于人,只能半夏自己来,每日下午炒好然后第二天让大根他们带去,每日都用新鲜的底料,从来不隔夜,也就保证了安全。
重新布置了铺子上的事情后许老三和半夏也没有那么累了,铺子也渐渐正式走上了轨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一个月下来,铺子上的生意比之前在码头摆摊时更红火了一些。
朱氏仔细数了数这一个月收到的铜板,出去成本钱,还有四千多个铜板。朱氏眨了眨眼把许老大叫来,一起数,又是数了两次还是四千多个铜板。
“当家的,四千三百个铜板是多少?”
“四,四两三百文。”许老大摸了摸床上的铜板。
朱氏拍开许老大的手,连忙用绳子把铜板串起来,一千个栓成一串,串了四串。
大根也上交了一两银子,大妞每个月两百文钱上交一半也就是一百文。朱氏拿到钱分开放起来,这是以后大根娶媳妇的聘礼和大妞出嫁的嫁妆。然后数了钱给许老大让他给周氏送过去还有铺子的一两租金给半夏。
另一间屋子里,二妞也把铜板交给林氏,母女两个也是数了几次,一共是三两四百文,林氏也用绳子串起来。
林氏有了儿子也不能忘了女儿,当即数了一百文给二妞,顺便也让二妞把周氏的钱给她送去再有铺子的租金也给半夏送过去。
收入最多的还是半夏她们,光是铺子上除去工钱和菜的本钱共有十二两多银子,还有饭馆那头的分红加起来就是三十四银子,许老三先是还了铺子其余的钱,把剩下的七两给了半夏。
许老三虽然在读书但是也没有死读书,用了半夏教的方法感觉记得快多了,等杨恒下学了之后就去他哪儿看书,杨恒父亲以前留了书还有些在。
果园里的梨树也有些在结果子了,杏花和李子花已经在开始凋谢了,今年果树也是个大丰收呢。
“大根,你拿的这是啥?”
这天他们从镇上回来,半夏见大根手里拿着几根藤,有些像西瓜苗和葡萄苗。
“这是今日吃饭的客人送的,说是西瓜苗和葡萄苗。”
说着大根把苗递过去,半夏小心接过,叫来许老三让他种到果园去。西瓜苗种下去今年就可以吃了,不过葡萄得等明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