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入秋了许老三联系了之前卖果树苗的人,买了果树回来。
苹果、桃子、梨、枣,梅子,还有樱桃荔枝和石榴。
许老爹找到许大伯让他带了两人花了几天时间把果树种了下去,连着十亩坡地上都种上了果树,一眼望去绿油油地一片连着一片。
周氏扶着半夏在下面看得心里那是一个高兴,村里其他人见了即是羡慕又嫉妒。
许三婶因为租地的事情对周氏和许老爹一直记恨在心,现在见许老五修那么好的新房子,许老三又买了那么多坡地和果树,许老二的女儿又说了杨恒那么难得的亲事,心里不舒服极了。
这日朱氏去地里摘菜准备晚上的饭,许三婶看见她了,故意走过去和她说话。
虽然知道许三婶的为人,但是他毕竟是长辈,又有村里人看着,朱氏还是笑着叫她。
“我说侄媳妇啊,你看你家二妞可真是好命啊,说个读书人做夫婿,你家大妞还是姐姐呢,他们三叔都没有想着她。”
见朱氏没理她又说:“你家老五新房子修得多气派啊,想必你家老三没少出钱吧,你们几口人还挤在老屋子里呢。”
朱氏把菜摘完抬起头:“三婶,你这是说得什么话,我们家老五修房子的钱可都是他自己起早贪黑挣的。”说着笑了笑,“三婶我先回去煮饭了。”
许三婶见朱氏油盐不进,就这么不痛不痒地走了,气得跺脚。
没想到的是,许三婶和朱氏的对话被村里出了名的长舌妇李氏听见了,转头就和周氏说了,这下周氏不依了。
之前的事情就算了,这次居然跑到家里人面前挑拨离间来了,这还了得。周氏想不过,跑到许三婶家里,许三婶正在厨房煮饭,周氏走进去就把许三婶拉出来。
许三婶的儿媳们平时都受许三婶的为难,也因为许三婶的为人,有什么好事许老三他们都不会想到自己,而是找许大伯家的人,又见周氏气势汹汹的,都不上去拉开。
周氏走的时候,许三婶鼻青脸肿站在院子里对见死不救人地儿媳们破口大骂,还是听不过去的许三叔出来吼了两句才罢休。
许老三去科举考试的事情除了许家人知道外就只有杨恒清楚,村里人都不知道。考完试回来后大家也没有问,怕给许老三压力。
许老爹两口子则是因为没抱多大的希望,毕竟许老三之前连着考了两三年都没有考过。时间等得越久许老三自己也不抱希望了,准备再看书下次再考了。
果园的梨子可以吃了,汁多又甜,皮薄又化渣,半夏尝过后就让金三娘她们摘下来,用筐子装着。
现在半夏不方便去镇上了,便让许老三去镇上药铺里买些药材回来,用来做秋梨膏。秋季用秋梨膏冲水喝,老人和孩子吃了才好。
一斤秋梨膏要用二十五斤的梨子来做,半夏准备做几斤,自家孩子和老人可以吃,另外再送些去上次县城买桔子的那户人家,梁家。
还要选些梨子出来装在篮子里拿去县城和镇上去卖,让白氏编了十个篮子,让牛叔也编了二十个。
正在挑选梨子的时候,张丰就来了,把这个月的银子给了半夏,半夏也拿了菜单给他,还给让他带了十篮子梨去县城。
所有的梨子挑好后许老三就送去了铺子上,半夏留了做秋梨膏的起来,剩下的许老三一起带到码头上卖。
半夏早早起床做秋梨膏,让金三娘她们先把梨洗干净切成丝,然后加水熬开之后加入买的药材,熬制水只有一半的时候过滤出来,在头渣中加百合等再加水熬制,再过滤在渣中加金银花再熬制。
如此三煎后的汁不加水煮,不停搅拌等汁呈粘稠状后就行了。
刚把秋梨膏熬好,只等装了门外里正就来了,带着一名镇上的衙役。后面跟着来看热闹的人,不乏有幸灾乐祸的,以为许家犯了什么事,衙役来抓人的。
周氏和许老爹也有些怕,担忧莫不是在镇上开铺子有什么事情,都看向一旁的许老三。
“不知官差大哥和里正来是?”
“我找许家许霖峤。”
“我就是,请问有何事?”许老三说。
许老三的大名叫许霖峤,这还是上学去科考时先生给取的学名。
“恭喜贺喜许先生,中了秀才。”衙役见许老三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当即从面无表情变成堆满了笑容。
其他人包括许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里正就回过神了,许家老三考中了秀才了,这是村里第一个秀才啊。
“恭喜老哥,你家老三可是村里第一个秀才呢。”
许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