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时间一结束,马氏几个就到悠然居打扫卫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对于长年干活的她们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事,都太轻松了。
这天,悠然居又迎来了一位贵客,二妞见是大姐夫带来的人,本想着就是吴飞的朋友,结果一听吴飞称呼其中一人为掌柜的,立马明白这是县老爷来了。
不仅这县老爷来了,这县老爷还带着手下的县尉和师爷等一众人,二妞耽误不得,自己亲自招待,并让秦氏去请许老三过来。
县老爷别的爱好没有,就是喜欢垂钓,听吴飞和师爷闲聊起悠然居,便找了今天这个空闲时间来了。
许老三之前去县城也是见过县老爷的,见到他也没有慌乱,过去见了礼。县老爷也是和许老三两人以礼相待,在悠然居歇了会儿,又让许老三带着自己和县尉去了书院。
师爷和吴飞等人就在悠然居里,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县老爷一走几个闲不住就闹哄哄地让吴飞带他们去山上打猎,果园里的鸡鸭没有什么好抓的。
吴飞没有办法,和师爷说了一声,就带着他们去了山上,运气也不错,还真让他们打到一只狍子和一只鹿子,忙活了半天扛着战利品下山来了。
而县老爷那边也去书院见了杨恒和吕先生,还心血来潮地去旁听了杨恒给学生们上启蒙课。杨恒之前就听吕先生说过,这县老爷岁数不大,不过当年也是三元及第,不仅学问好重要的是背后的靠山也了得。
听闻传言,这县老爷是贵门之子,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家中是世袭贵族。不过,杨恒等人没有因为县老爷的背后的身份就无限巴结他,而是不卑不亢,这也让县老爷心生好感,还和杨恒交流了一番才离去。
书院念书的学子到最后也不知,有一天来书院旁听的一位叔叔是县老爷。
等县老爷回到悠然居时,吴飞等人带回来的狍子和鹿子也烤好了,县老爷也好这口,招呼着县尉和师爷还有许老三一起坐下围坐着吃,半夏也送来了自己酿的葡萄酒。
直到天色快黑时,众人才起身回县城,低调来又低调去,村里没有其他人知道。
转眼就是周氏五十大寿的日子,兄弟几个早就商量好了要给周氏大办一场,许老三还花钱从县城请了唱戏的班子来村里搭起了戏台子。
“许家的孩子出息了,这次花了大价钱从城里请了戏班子呢,听说要唱三天呢。”
“真的假的?许家是不是真的发了?”
“可不是嘛,你看人家几兄弟都在城里呢,人家一个孙女婿是捕头,一个孙女婿是秀才。特别是许老三还是举人,看人家的大房子多气派啊。”
“那又怎么样,许老三只一个儿子呢,多子多孙才是福呢。”
“是吗?王老姐姐你家就是多子多福,可是没人家许嫂子的排场大啊。”
被称做王老姐姐的王氏一听不乐意,作势就要上去和说话的那人打一架,旁边的几人赶忙拉住,两人便吵了起来。
不说吵架的两人,许家这边请的戏班子也在抓紧时间搭台子,班主招呼着人一定要仔细。
这次并没有请做席的,而是把县城食楼的王厨子和他的一班子带了回来,上菜的也是铺子里的伙计。
许老大和许老二负责去村里各家借桌凳回来摆着,许老四和许老五去抓鸡鸭和兔子回来,朱氏和林氏帮着打理干净。
大妞和二妞去了果园摘果子回来给客人们吃,吴飞和杨恒还有大根就招呼着来的客人,许老三和半夏帮着给每一桌都摆上从县城买回来的点心和炒货,杏娘和茹娘两人就看着几个孩子。
许伯娘和张寡妇还有杨里正媳妇儿一早就来了,此时正陪着周氏聊天呢。周氏穿着新衣服,笑眯眯地坐着和几人说着话,人活到这岁数了,有今天也值了。
外面热火朝天,一波人接着一波人来,好几天前许家就放了话出去,这次周氏过生辰请大家伙都来热闹热闹,一份礼钱都不收。
村里的人自然家家都来了,不过,虽然说了不收礼但是知礼数的人家还是带了自家的东西来,也有脸皮厚的什么都不带,还把桌子上的点心炒货放进自己兜里带走。
王厨子忙活一个上午都没有停过,两只手都酸了,身边切菜的徒弟也是,切完所有的菜都感觉到手不是自己的了。
终于把酒席都做好了,许家招呼着大家吃饭,桌子上基本都是没见过的菜,大家没吃过也不客气,撸起袖子就开始吃了。
大家还正在吃着饭,那边蒸的寿桃就好了,朱氏她们捡出来,每人两个的分量,一桌上了二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