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郎将,禁卫军统领何进成为长安军校尉,统帅长安卫军,而沉香,也从原来的椒房殿直隶成为禁卫军副统领,统领为颍阴侯灌婴。
对于刘康的这个决定,张嫣不解,刘康解释道“颍阴侯年岁已大,老去之后,副统领自能领统领之职。”
听他如此说道,张嫣佩服的看着刘康,眼里的欣慰看得刘康低下了头。
回到东城门,何进抱拳见过齐王和代王,以及跟着齐王来的,被封为东牟侯的刘兴居和其他几位侯爷。
何进说“陛下有旨,凡亲兵百名以上在城外驻扎,皇城内不好安置。”
“那赵王王和燕王可来了?”
“赵王和燕王已于几日前入宫。”
“他们呢?”
“赵王亲兵五十,奴仆二十,亲眷一人。燕王亲兵六十,奴仆十五,没有亲眷。”
齐王和代王听完后无言,尤其是齐王,他带的人最多,按照常理来说,他离长安最近,不应该碰到最远的代王刘恒,但是他弟弟多,要将所有封地上的弟弟都问候一遍,这才一起入京。
而每个人的亲兵加起来,只多不少,何进也犯了难,最后的决定则是,若是城内有自己府邸的诸侯可以带亲兵三十入内,没有府邸的带二十亲兵,奴仆皆十人,齐王和代王则是带亲兵六十,奴仆二十,亲眷十个有余,其余亲兵在城外安置,皆登记入册。
刘章得到消息,立刻到齐王府等着自己的兄长,代王也入了自己府邸,两人约定下午一同进宫。
齐王兄弟坐在一起,都看向呆在长安最久的刘章,上首的刘襄问自己阿弟,“长安怎么回事,为什么戒备这么严,我记得以前你是长安卫的。”
“太皇太后归天,长安城中戒严,我已经不在长安卫了,调到南军张偃手下。”
“长安还好吧,我在来的路上听说群臣子女都入宫了,这是要干什么,还有淮南王叔和梁王叔。”
“我也不清楚,我是觉得太后和陛下不喜欢我。”耸肩答道,继续说道“听说众臣闺阁娘子是为了为太皇太后祈福,而众公子是为了和皇室众人培养同窗之谊,好一起在皇家学院上学。”
“皇家学院?”
“对,专供皇室子弟以及群臣子弟入学,进而会有大儒统一教导的学校。”
“所以你要是想去也能去?”另一个阿弟插口问道。
“不能,年龄限制为六岁到十六岁。”
“如此甚好,齐国倒是也可以效仿一二。”刘襄赞道。
“你不觉得奇怪吗,阿兄,这倒像是为了拿捏住群臣一样。”刘辟光皱着眉头说。
“不管怎么说,太后心善,定然不会为难我们,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奔丧,你们几个管好自己和手下人,不要惹祸就是了。”
代王和齐王一起哀悼了太后太后,就见到了张嫣,他们二人恭敬行礼,张嫣叫起,询问两人近况,他们两个都一一应答,用过晚膳,宫门落锁之前就让他们两个回去了,这中间过程没有说过一句关于群臣之子入宫的事情,也没有说他要兴建皇家学院的事情。
待到吕雉入了皇陵,和刘邦葬在同一处后,时间已经到了冬天,寒意袭人,为了驱逐寒冷,张嫣举办的宫宴跟往常有所不同,不再是往常宫宴,而是准备了火锅,十个人一张圆桌,没有上下尊卑之分。
大殿内,不规则的摆放着十张圆桌,这是特意为吃火锅准备的桌椅,椅是高脚椅,确保每个人坐着的时候就能夹到最中间,宫殿四周还燃烧着煤炭,这些煤炭也是近期好不容易发现的,她也不打算用来做生意,毕竟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桌子上并没有贴着名单,每个人进来看到这片场景,有点不明所以,殿内暖洋洋的,身上的毛裘穿着都有点热,自然有人上前接过。
张嫣很周到的几乎是给每个人都配了一个侍女,每个进来的人,都会有侍女上前贴身服务,并且告诉他们,这顿宫宴的规则。
张嫣并没有姗姗来迟,紧跟着刘康刘敬也都来了,三人一起进来,诸侯王立刻就要跪下,张嫣立刻朗声说道,“今日是家宴,不必跪拜。”
众人面面相觑,躬身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张嫣走到中间的那桌坐下来,看着他们不敢动的样子,说“今儿个可是说过了,不行君臣之礼,只是宗族家宴,都随意一些。”
刘康和刘敬自然是跟着她,在她身边坐下,张嫣叹口气说,“这也着实安静了一些,总是跟你们说过了不用拘礼的。”
来的都是诸侯王侯本身,没有一个携带家属,按照这个,坐满这十张圆桌真的是很困难,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