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摸墙壁,然后对周良武说:“周兄!但不知这房子雨吗?”
周良武说:“不!不漏雨!你看几年了,这里面都很干净的。”
赵元庆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周兄!但不知这四间房租下来一年应该要多少钱?”
周良武说:“要是用来办学,不要钱。但是我村的小孩上学,要免费。”
赵元庆思考了几分钟,没有马上回答周良武的话,轻轻的与钱树林议论了几句后才说:“周兄!租钱是应该付的,学费是不可免的。你想啊!如果上学的小孩免费,一个小孩免费,两个三个小孩也是免费,没有小孩上学的,不就有又意见了吗?他们就吃亏了,这样在村民中就会有矛盾。这问题不公平,不好解决!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良武点了点头说:“赵老师!你说得在理,我得消化消化才能回答你。”
赵元庆说:“好!回去商量商量好,今天就到这里。”
钱树林不懂,还是回去和妹妹商量,他只是帮妹夫引荐引荐。
钱树林、钱豆豆、赵元庆,三人坐下进行商量讨论合计。赵元庆说:“这要看是办什么性质的学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人办学?要是公办学校,得经政府同意,老师工资,学校校址应该是由政府负责。私立学校收费是一定的,看是收多少,怎么定?这个要合计算定。
钱树林说:“办公立的,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原来周村有学校吗!要政府再派老师就是的了。”
钱豆豆说:“哥!你想得太简单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政府哪有心管这事?我相信周村一定向上反映过,不是没有结果吗?我看就不要指望了,还是自己想办法吧!即是说,我们要办私立学校。”
在办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的问题上,好像再不用多说了。那就是谈谈收费的问题。
钱树林说:“在这里谈收费,恐怕是个麻烦的问题,要农民拿出现金,送儿女上学,这很难!不是他们不愿意,是他们拿不出来。”
这就难了,老师不能光教学,不吃饭啦!这学校谁来办?这可为难了赵元庆。实际上三个人都僵住了。
最后赵元庆说:“还是去问问周良武,看看以前是怎么办的,再来讨论。”只有这样了。
4、怎样办学
第2天赵元庆一个人来到周村,找到周良武:“周兄!我们回去想了一下,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现在我要再请教几个问题。”
你好,周良武说:“你说!”
赵元庆问:“你们原来的学校是公办的,还是私办的?
周良武说:“哪有什么公办的?是私办的。”
赵元庆问:“学生怎么收费?”
周良武说:“一个月1斗米。”
又问:“校舍是谁出钱?”
这把周良武问住了,说是村子里出的钱,没有谁出钱,这与昨天说的有点矛盾;说是不要钱吧,与昨天说的还是有问题。周良武只好老实说了:“赵老弟!我就直说了吧!昨天我就说了,校舍是村子里大家修的,本村的学生确是免费上的学。就像你昨天说的一样,不是落下了村民间矛盾吗?你都说对了。”沉思了一下又说:“干脆跟你说了吧!“老师的工资也是村子里出的,不过很低,一个月才一斗米,一个学年4.5斗,一年计算就是10斗。事实就如此。还有其他问题没有?”
农民确实诚实,你让他说假话,他觉得不舒服。赵元庆高兴地说:“周兄!我相信你,明天我就答复,办还是不办好吗?”
赵元庆回来就告诉了老婆(大哥下地干活去了)说:“看来没有调查就乱说,还是真不行。老婆我们只能办私人学校了。”
晚上他又告诉了钱树林。三人又合计了一下,最后做出了如下的决定:
一、学校的名字叫周村小学;
二、名誉校长周良武(或由村领导担任);
三、常务校长赵元庆,副校长钱树林;(赵元庆兼教务长与数学老师,只领老师的工资);语文老师:钱豆豆;
四、收费标准:
本村学生:
一家只一个读书的,一学期交2斗米,一年交4斗米;
一家有两个读书的,一学期交3斗米,一年交6斗米;
第三个则免费;
外村学生:
一家只一个读书的,一学期交3斗米,一年交6斗米;
一家有两个读书的,一学期交4斗米,一年交8斗米;
第三个则免费;
五、老师工资:每学期50斗米,每年100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