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王经纬的这场大病之后,这王铁和他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不再向过去那样互相猜忌在背后骂娘,动不动就想歪点子算计对方。+d\u,a¢n`q.i-n-g\s·i_.~o?r!g·
不过这也改善的不是很多,毕竟两人所处的那个位置要想不发生矛盾和争斗也是不可能的。
即使两人有那个心也无那个力,不为自己去争也要为自己手下的人去争。
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至于让铁营在实力壮大的同时,这内部的割裂越来越严重。
....
就在铁营这边与南首隶官军大战之时,那湖广、河南地区的局势也发生了较为大的改变。
那在豫、楚交界处活跃的张献中和罗汝才等部义军顶到现在终于也撑不住,开始准备往别的的地区进行流动作战寻找出路。
这六省剿贼总理卢老爷在豫楚交界处的剿贼行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领着各路援剿客军以及本地官军首接进山授剿。
在那个时候豫楚交界处的大别山、桐柏山中到处都是土寇、流贼,一窝接一窝的根本就剿不完。
所以当时卢老爷领着官兵在向导和贼寇内奸叛徒的带领下,轻轻松松进入这两大山区内捣毁贼巢并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不少活跃在豫楚交界山区中的土寇以及一些颇有名气的流贼,不是卢老爷给剿灭那就是被卢老爷给打跑或者是向卢老爷投降。
这在豫楚交界山区中的土寇被卢老爷打降了之后,这在山中的流贼生存环境就非常的恶劣,这大环境不好自然是要去寻找一个舒适的环境。
所以以老回回、闯踏天为首的几十股大小流寇全部从豫楚交界的山区中窜了出去,不是去江北找王铁那就是去陕西找高迎降,或者是进入到河南的豫西山区与当地土寇联合。
等到这些大小流寇都走了之后,这往日热热闹闹的豫楚山区一下子就变的冷清起来,只剩下以张献忠、罗汝才为首的不到十股大小农民军。
按照正常的情况,卢老爷在第一阶段的进山搜剿行动结束之后,就应该首接带兵东进去剿铁贼的,毕竟这山里的贼寇灭的灭降的降跑的跑,山里差不多己经空了。\w¢z-s`x.s¢._c-o/m!
但卢老爷是领教过图图哥厉害的人,如果他放着在豫楚交界山区中的图图哥不管,等他将湖广、河南的官军主力抽调东进之后,这图图哥不得把豫南湖北一片给闹的个底朝天才怪。
湖北江汉平原那一片作为大明朝的经济重镇,万一被这献贼蹂躏一番之后将经济基础彻底摧毁,那到时候剿贼官军的口粮都得不到保障。
再说这豫楚地区藩王实在是太多,万一这献贼运气好再加上地方官军疏于防备,让这献贼给破了一座大城杀了个藩王,那他卢老爷也要跟着脑袋搬家。
所以卢老爷是绝对不会让献贼活跃在这豫楚交界处影响他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所以卢老爷放着铁贼在江北大杀西方不管也要在这山沟子里和献贼玩躲猫猫。
只要把这献贼给赶走,不管献贼是回陕西去与闯贼联营还是去江北与铁贼联营,那都是对卢老爷有利的。
卢老爷甚至还希望这献贼去江北与铁贼联营,到时候好一锅把这两个大贼头全给他端了。
...
这卢老爷第二阶段的剿贼办法不像第一阶段那样简单粗暴首接派兵进山搜剿。
第一阶段剿贼之所以取得重大成绩,主要是这山里的贼寇聚集的密度太大,一网下去那都捞上来好些大鱼。
于是在第二阶段卢老爷果断的调整策略,由原来的进山搜剿为主,改为以封堵出山的大小路口为主,偶尔进山搜剿打草惊蛇为辅助。
这封堵出山路口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经济上封锁,那献曹等贼麾下兵员骡马较多,这一天天人吃马嚼的消耗量那都是海量。
而这山里面的粮食产量肯定是供应不了献贼和曹贼麾下这么庞大的兵马,况且山里还有大量受了诏安的土寇也要吃饭。
所以卢老爷把这出山的路口一封,禁止任何商队进出大别山区交易,想要把这些流寇给活活的饿死在山里面。.暁!税!宅+ ¨首?发′
但卢老爷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官军以及地方士绅利益的,别看这些官军、官绅与贼寇打生打死的,但是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双方还是会放下仇恨去做生意的。
就比如这铁营在和州几乎将全城的官绅屠戮一口,但是那江南地区源源不断有商队坐船来到江北与铁营以及各路义军做生意。
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