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规定的清清楚楚,团团的个人意愿早已被忽略不计了。
所以母女不和,对于她们也基本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话题,她们的亲情一直都在,只是永远都有着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夕阳西下时分,团团与费扬步行到十里秦淮。
秦淮河真的很长,他们从人烟稀少的大马路开始走,然后遇到了曲曲折折的小路,经过一道倾颓的城墙,才真正到了美丽的秦淮河两岸。
秦淮两岸皆是古迹建筑,地面低处几乎与湖面相平,雕梁画栋,果然妙不可言。
建筑虽是古式的,里面做生意的商家经营的依然是现代的东西。
团团走着,左右张望着,她扶着栏杆,望着被船只激起水花的河流,还有古风古气的环境,闭上眼睛,感受水风,有如穿越古代之感。
经过桃叶渡,秦淮河岸的石碑上还雕刻着王献之的诗句,流传着王献之常来渡口接爱妾桃叶的故事。
团团探访古迹,遥想当年名人的爱恨情仇,王献之对于桃叶的爱,不知到底是真心倾慕桃叶,还是出于对发妻的愧疚和怀念所寄托的哀思。
团团不惯走路,总是走走歇歇,消耗了体力,又容易饥饿。
沿途费扬断断续续的买些小吃,因此走的更慢了,天黑以后才到了夫子庙。
夫子庙内外人山人海,喧闹无比,到处都是小吃,香味满街都是。
餐馆几乎都已人满为患,外带的大多也排着长长的队。
他们经过最拥挤的地方,是一座桥,桥并不长,但是人挤人,所有人的行走都如同蜗牛蠕动一般。
上面挂着几道灯笼,人潮拥堵的中间,还有几个站岗的警察,在那里维护治安。
团团沿着桥边,随着人群的蠕动散步,费扬生怕走散,紧紧尾随其后,拖着两个行李箱,小轮子在地面上划过,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团团挤到桥最高处的栏杆旁,远远望去,秦淮河两岸灯光璀璨,色彩交织,醉人心脾。
她招呼费扬来,两人以此远处河岸为背景,拍下了一张合影。
离开桥上,终于人少了些,伴随着箱轮的声音,费扬又听到了“咕噜咕噜”,不用想,这声音必然来自团团的肚子。
饭店大多都是满员,不少人站着吃饭,费扬知道,团团是最不喜欢在拥挤中就餐的,听说这里烧饼味道不错,费扬排队去买了两个。
谁想,买烧饼排队居然就排了二十分钟。
团团捧着烧饼吃着走着,望见了夫子庙。
夫子庙居然还要门票的!
团团摇了摇头,她对夫子庙没有多大兴趣,但李香君故居是一定要去的。
团团对李香君故居的好奇,还是源自于大学时,小冉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名叫《魂断秦淮》的书,捧着读了两个月,引得整个寝室每晚一起讨论秦淮八艳的生平事迹,后来连男生寝室,也被她们传染了。
李香君故居从外来看并不大,进门后倒也有一番天地,虽说此地叫做李香君故居,却陈列讲述着所有秦淮八艳的生平事迹。
团团一一细看,又想起《魂断秦淮》小说中的是是非非,对费扬说:“这座庭院的主角,自然是李香君了,不过我们那时熟识的《魂断秦淮》的主角,是柳如是。坦白讲,我不喜欢柳如是,也不明白她为什么愿意和钱谦益在一起。钱谦益虽然也算得上一阶才子,但遇到柳如是的时候,毕竟已经年过半百。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格过于软弱,且家有悍妻,选择这样一个丈夫,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局的!”
费扬点点头,笑道:“那个年代,也不能完全用现在的眼光去评论,她们也都是有见识的女子,所做的决定,也都有各自的苦衷吧!她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自己的身份,因为出身容易被歧视,她们在思想中已经给自己做了限定,似乎最好的归宿也就是到正经人家做个妾。至于说官宦人家,正室比较强势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即使是不强势的妻子,也很难接纳出身青楼的妾。秦淮八艳,大多都没有什么好结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卞玉京,她的故事让我觉得好心酸,在她出家的时候,真的是对整个世界都失望了。”
转过垂着珠帘的李香君抱琵琶画像,团团立足于故居中间的庭院,面朝李香君的白石雕像,还有一旁陪衬的一小片竹林,抬头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问:“你说,对全世界都失望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你有这样失望过吗?”
“我对这个世界,从来不抱太大的期许,何来失望之说呢?我总以为,生活这回事,过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