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龙骖凤辇:皇太极传 > 第1章 明末辽东

第1章 明末辽东

明末岁月,关外之满洲,如辽阔之画卷,横卧在天地之间,其情景别样而壮丽。

关外大地,草原如绿色绸帛,似无尽之波涛,草如翡翠,牛羊如珍珠,点缀其间。时有马群悠然过,草尖轻拂,风声如歌。远山连绵,苍翠欲滴,与天之边际相接,青色的山脉,如浩渺的诗行,诉说着古老而深邃的秘密。这片大地,野性而自由,其上的生灵,均透出生命的狂放和豪迈。

女真人民,世代繁衍生息,以草原为家,驰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以射猎为乐,剽悍勇猛,矫健之身躯,如同草原上疾驰的风。女真诸部,纵横其中,皆有豪勇之士,草原之狼,固有凶狠,亦有机敏。他们以胆识和智谋,建立起自己的部落,各自为政,亦有争霸之志。

在这明末之时,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正在酝酿,后金的崛起,如同草原上的狼群,开始嗥叫,群起而动,他们在夜色中,朝着明朝的方向,群星照亮黑夜,展现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一方未被开垦的荒野,却又孕育出强大的生命力,如同野火燎原,等待其燎人的机会,最终改变历史的走向。这里,有草原的壮丽,有人民的豪迈,有命运的波澜,如诗如画,如歌如泣,仿佛在低语,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也敬畏历史的滚滚长河。

女真或女贞与女直,亦作女真族,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抱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黑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多汉化程度、南境者为熟女真,少汉化程度、北境者为生女真。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称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至今也有自称为女真族后代至今,认为与满族不同的民系,但不一定被法律认可的独立少数民族。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元明之际,胡里改、斡朵怜两个女真万户府因受侵袭,分别在首领阿哈出、猛哥帖木儿带领下南迁至绥芬河和图们江流域。阿哈出于1403年朝明,建州卫由此设立,胡里改部袭用建州名。1406年,猛哥帖木儿亦成建州卫指挥使,由此胡里改、斡朵怜两部归建州卫管辖。在1408年(永乐六年)三月,“女直野人”哈刺等领袖来朝,其领地被纳入建州卫版图,使得建州卫的势力范围延伸至如今吉林东南与日本海之间。同年,明朝在珲春河流域设立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附属。两卫虽各有所属,但明朝的调度安排,使建州、毛怜两地的居民均被并称为建州女真。明朝以仁慈和宽大的政策接纳南下的满洲、蒙古等族群,与之展开亲密的交往,其中对建州女真的待遇更是显得丰厚异常。

在1442年,由于凡察与童仓的领导权之争,建州左卫被拆分为左右两卫,童仓掌左卫,凡察掌右卫,由此形成历史上的“建州三卫”。当时建州卫户数最多,估算三卫人口约12000人。虽然迁徙过程中部分部民未随行,但因共同的历练与増多的归依,这些迁至婆猪江的建州女真形成了强大的联盟。

建州卫迁回婆猪江后,与朝鲜的摩擦加剧,经济压力驱使董山等屡犯边境,给明廷辽东带来了大的困扰。1467年,明廷下令招抚建州三卫,希冀归附。当董山等人首次进京朝贡时,举止失宜,索求贵重礼物,明廷纵容其无礼,寄望于绥靖。然而,辽东之患仍然未解,这群桀骜不驯的部众最后因逃逸被明军杀害,仅李古纳哈在混乱中逃回部落。

董山等人的叛乱激起了明廷的怒火。1467年,明廷派赵辅大将,以五万壮兵三路进剿建州女真,并命令朝鲜全力协助。这场被称为成化之役的战争,让建州女真遭受重大损失,几乎面临覆灭。朝鲜军以弼商为帅,越过鸭绿江,对婆猪江两岸的建州卫实施焚杀掠夺,甚至将李满住父子击败。

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接过祖父的重任,继任建州左卫指挥使,他巧妙运用政治智谋和军事打击,步步为营,将海西女真部和东海女真部纳入统治之下,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大一统。他立下赫赫战功,筑城如犁,定制法令,理清纷繁诉讼,进一步建立了八旗制度。这一制度把女真人编入军队,使他们在贵族的领导下进行战斗和生产,形成了一种军民融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不仅推动了女真社会的繁荣发展,坚固了努尔哈赤的汗位,也丰满了后金日后跃马中原的羽翼。

关于八旗制度的由来,其实是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集群开始的。狩猎,这项活动原本只是一群人共享的娱乐,但随着参与者人数的增长,组织这个活动的需要逐渐显现。于是便有了牛录额真,他们是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