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后我又作又茶 > 48孩子出生

48孩子出生

姜家办起了姜林的丧事,冯母过府祭拜时顺便来看望女儿,朝堂争斗他们冯府无能无力,唯一放心不下的,也只有二女儿了。

“阿末,你怀着孩子,要多顾着自己和孩子,府里还有这么多主子奴仆,你不要太操劳了!”冯母看见女儿跟在姜二夫人后面安排姜二老爷的丧事,担心女儿的身体会受不住。

阿末摇了摇头,“这是二房最大的事,婆婆和我都不放心完全交给大房操持,我也想为公公尽最后一份心。”

冯母只能由得阿末了,冯府其他人今日也随着一起来祭拜,冯来来主动跟着姜钦佑给他跑腿打下手。

冯朱朱颇有些看好戏,姜家如今遭了难,她相公却前途一片大好。不过到底顾忌着冯府的众人,不敢表现出来。

冯耒耒和甄氏一如既往的沉默,跟着冯父冯母尽了应有的礼数。

阿末谢过冯府的众人,就继续去灵堂张罗了,姜家虽然势微,但是门庭依然不是小门小户可比,来祭拜的宾客还是很多。

等姜林下葬,西路冯家沉寂了,一共就三个主子,姜林身前的通房也都各自被放了身契出府。

姜钦佑开始在家守孝,几乎足不出户。姜二夫人如今唯一的寄托就是儿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三个人倒是因此感情亲近了些,每日都姜钦佑和阿末都会到母亲的院子里陪母亲用晚饭。

姜钦佑虽然没有出府,但是并没有放弃追查真相,他派了人长期跟着魏丞相和区太傅,反正幕后之人一定是两者之一,刑部的证据如今被陛下亲自下令尘封起来,追查不易。不如直接盯着两人,总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不过这样的方式,一时半会儿肯定是不会有消息传来的,姜钦佑觉得现在自己很有耐性。反正他如今赋闲在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官场他是没有打算再回了,祖父殷切期望也没有用,他对陛下失望了。

为了打发时间,他还用父亲和自己的私房开了几家铺子,有卖文房用品的,也有卖绸缎布匹的,甚至还有一间书画馆。虽然姜府至今仍然没有分家,这些铺子名义上都是母亲的陪嫁银子开的,货源也和母亲的娘家有关,但是他都经营得有声有色。

他得保证,就算没有姜家的一切,没有他当官从政,他们一家几口也能富足的生活下去。

父亲去世后,他一夜之间就成了西路二房的顶梁柱,开始务实起来。

阿末其实并不在意姜钦佑为不为官,她前世又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对地位和享受的需求根本没有这个时代的官宦之后强烈,她觉得只要姜钦佑自己高兴,一家人平安就好。

姜二夫人更不会劝姜钦佑以后出仕了,自己的丈夫不明不白死了,她不想儿子哪天也这样没了。

于是西路和东路渐渐的更加远离了,东路还是经常有官隽往来,也会出府参加宴会。西路一来要守丧,二来也是故意少了和外面的往来,只有冯府和姜母的母族曹府还会来往一二。

时间很快就到了次年三月,阿末的肚子已经非常大了,随时都会生产。

这几日姜钦佑都在静水院,和阿末几乎寸步不离,稳婆和奶娘也已经在静水院的后罩房里住下了。

之前姜钦佑觉得静水院的院子还是小了些,没办法安置产房,孩子生了以后,也没有厢房安置,想要清理若水院,被阿末阻止了。

她觉得静水院就很好,让海棠把西屋的小书房和绣房收拾了出来,里间给孩子住,外间临时做为产房,等她搬回东屋之后,也可以重新收拾给孩子起居,

小书房和绣坊她使用频率并不算高,就把东屋外间和厅堂都重新布置一下就好。厅堂里安置书案和书架,东屋外间放绣架绣篓,有些杂物依然留在西屋。

姜钦佑看她坚持,也不好再劝,一切以阿末的心意为主。

三月初三上午,阿末就突然发动了,发动前她还在看姜钦佑给她搜罗的话本子,看得高兴就觉得肚子开始抽疼起来,应该是要生了。

姜钦佑把她抱进产房,又让人去请稳婆和大夫,急得满头大汗。

阿末庆幸,自己还是生得比较顺利的,虽然分娩之痛实在难熬,她终于熬过来了,也没有出现狗血的难产要保大保小的情况。

孩子呱呱落地时,屋外的姜钦佑几乎浑身都汗湿了,他实在是太紧张了,阿末也不允许他进去,只能隔着门口干着急。

姜母如今信佛,闻声说了句“阿弥陀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