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洛人都没来,直接给唐然发了消息:“你先走,不用理沈军。”
哈哈哈,果然很学姐。
既然学姐已发话,唐然从餐厅后门就先走了。
可能是因为周末的关系,今天南区主图书馆人很少。唐然平时这个时间段都在完成老师当天留下的作业和第二天的课程预习,但那些周五周六就做了。
今天难得的想看点什么就看什么。
受陈红英的影响,从初中开始,唐然就喜欢在学校图书馆借书,几本几本的搬回家。陈红英总是欣喜的夸赞唐然,妈妈沾然然的光也可以蹭书看。一人一个角落,一本书,一杯水,就是大半天。陈红英很喜欢看书,家里有一面大书柜,陈红英全部看过。
其实,一开始唐然并不喜欢看书,觉得枯燥乏味。不得不看书是因为要考试,看书就是一个工具,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陈红英教她,你背唐诗,就得看历史,你看杜甫,就要看他的人生经历,否则是不能对他的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懂背诵默写,就失去了你了解圣贤的机会。
你知道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出处是哪里?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个落花意指什么吗?为什么杜甫的诗后世的评价是沉郁顿挫?如果我告诉你,他一开始也是意气风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些,和时代背景,个人经历都息息相关。答案都在书里,都在历史里。
这种看书的方式,让唐然的知识量急速的扩增,老师会把她的小作文作为模版在语文课上和同学分享。看书带来的好处和快乐,在那时候有了浅表的认知。
陈红英在唐然小学就很喜欢和她讨论总结,让唐然充分思考,对一个故事一个人一本书产生自己的评价,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将内容强行刻画在脑子里,更重要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历史中总结出一种感受。
陈红英引导她讲给然爸听,一见到爸爸就问:爸爸,你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爸爸,你知道为什么葫芦生病了要给叶子打药吗?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廉颇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吗?爸爸爸爸,你知道《三味书屋》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爸爸全部都非常配合的说不知道啊,难道然然知道,讲给爸爸听好不好?唐然的小嘴用一本正经的稚嫩去给爸爸解读她理解的为什么,虽然小小的她讲出来在成人的眼里略显幼稚和偏颇,但然爸和然妈听的津津有味。谁一开始就满腹经纶,落笔成画。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唐然在书籍中与圣贤共鸣,精神世界逐渐丰满。读书让她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有人说,读书,可以让人具有长期抵抗孤独的能力。以前,唐然不理解,失恋后来英国,她深以为然。书本陪她跨越山河,彼此放过。
在书架的巷道穿梭,她想起杰伦的《夜的第七章》里面的场景。镜头从圆形阅览室的玻璃天花板向下移动,落在杰伦的身后。他独自一人坐在阅览室里,拿着写着字的一袋植物和一本植物画册翻页,在对照确认什么。突然,他缓缓抬起头来,一个侧脸环绕四周,镜头模糊,杰伦似乎想到了什么......唐然拿起一本书抬头,就看到餐厅说是她男朋友的那位同学,可能是有所感应,顾青远转身,四目相对,唐然总觉得对他有一种熟悉感,好像在哪里见过。
有个画面一闪而过,对对对,从北京回成都的飞机上,她形象全无的那天。
太尬了,世界那么大又这么小,他居然是学姐男朋友的朋友。
也不知道那天在餐厅他认出自己没有?
顾青远有需要的资料和书籍一般都是借阅,很少在图书馆待几个小时。今天一转身看到唐然,一点都不惊讶,来之前不是也想过有没可能碰到她。沈军刚刚才说她在英国是四点一线的生活,看来没错。
选了一本书,想走过去看看她拿的什么书,结果她已经好像根本不认识他一般离开了。
顾青远好笑,这么多年,自己不说多受学妹欢迎,但至少算是桃花不断,这唐然明明就认识自己还视而不见,是故意的?
绕了一圈,才看到唐然在最里面的书架侧面靠着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以顾青远空军标准的视力,看出是《中国国家地理》,这是最新的一期,M大的图书资源真是可以。
唐然很欣喜,在国内每一期都看的杂志,在学校也能看到。这一期是西藏专辑,大大的标题就是“西藏为何如此迷人”,藏北、林芝、羌塘、山南都有详细的描述。唐然沉浸在图书的世界不可自拔。从“一错再错”的“大湖地带”、“小微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