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琪小时候很爱学习,甚至家里很爱她,一年级二年级还是读的私立学校,没错,就是学费巨贵的那种。
刚进入二十世纪,一个小镇上的普通人家的女儿,怎么可能知道贵族学校呢?我都觉得我爸爸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当时瑞琪五岁半,想给她读一年级,但是因为年纪小,家门口的公立学校不让报名,怎么办呢?
瑞琪只记得读私立学校的事情,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每周周末都用校车送娃子们回家过周末,她是到家最晚的一个,离学校比较远,校车在镇与镇之前穿行,瑞琪目送别的同学下车,自己是最后几个下车的人之一。
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去的私立学校,后来爸爸告诉她,当时看我很想读书,公立学校因为年纪不够的原因,托人求人报了好几次名都不行。
甚至用了铅笔什么的改年纪的办法也不行。
奶奶建议是再读一个学前班儿,然后跟弟弟一起上学方便些,可能接娃上学放学都方便吧。
她爸爸没有听取长辈的建议,后来给瑞琪说的是当时他带着五岁半左右的瑞琪,坐车去了镇上,然后在闹市中心,写了一个牌子:我要读书。
一个牌子:我要读书,旁边还有年幼的瑞琪。
这样才取得了私立学校的办学消息,那个年代,电脑和网络也不普及,他居然想到了这么一个方法。
奇怪的是瑞琪的记忆里一丝一毫这个画面或者记忆都没有。。
但综合与父亲相处的记忆来看,这是真的,他是一个很有毅力和决心的人,我像他一样,也是不会写字查字典也要把投诉信写出去并且寄出去的人。
读了大概两年的私立学校,后面因为学校管理风格有些乱,瑞琪给母亲哭着说学校的奇葩事情,父母给办理了转学回老家读书了。
行文至此,想起来那个时候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就是流产了一个小孩吧。
怎么知道的,不知道,就感觉是这个,就知道是这个答案,这个问题我以前问过宇宙,时间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刻,随意的把答案给我。感谢自己当年只是问了一下,并没有刻意等待答案或者探索,最后不也成功的获得了答案对吧,所以,不着急,信任臣服,我们要的一定老天爷都给了。宇宙是那么的爱我们。
我写到这里,才发现原来我是那么的被家里温柔的对待,父母对我那么的好了。
刚转学回到镇上读书的时候,因为我是临时去的,所以没有给我预备书本,那时候就是借别人的看,也没有那么快捷便利的物流,所以印象中等了好久。
我还有记忆,没有书的时候,我甚至给父母撒泼打滚,打别,就是因为生气我没有书。
那个时候就像那个感动很多人的图片一样,一个小女孩在废墟里看书,配字写着“我要读书”,我对于上学就是这种热情和渴望。
至于大学时候吵着闹着要不顾一切的退学,大学时候父亲说你就当坐牢吧,把大学读完。
无欲无求的读完大学,没想到保上研究生了,那个时候因为名额比较难得吧,自己也没有好好儿的问过自己到底要不要上学还是就业,也有通过读研究生逃避就业这个难题的成分。
所以就稀里糊涂的上了研究生,最后轰轰烈烈的,悄无声息的退学了。
就和一开始对于上学的渴望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小学的时候天真傻乎乎,学习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基本上每一个学期都能拿到奖状,小学的奖状不是说班里每一个人都 有的,而是只有学习好的人才有的。
好像我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家里的弟弟下河洗澡淹死了,有传统观念想要儿子的父母,为了要儿子,又碰上计划生育这一项浩浩荡荡的全国性政策,也有赚钱的原因,反正就是各种因素的集合,命运让瑞琪再次体验到骨肉分离的感受。
而且同样的,父母以为她不懂,明明是她生活会有重大的变化,也没有提前给她说过,走的时候也没有好好道别,像是突然的消失了一样。
她对于关系就非常的没有安全感。更是一到分离时就不行的,特别容易感受到被抛弃。
而这个感受当时没有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没有过。
这使得她对待亲近的人,比如爱人,总有一份讨好,怕别人突然消失。
这个情绪会在某一天终于像倒垃圾一样被释放了。
记得很清楚,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装,那个时候很不快乐,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话说,只要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