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皇明圣孙 > 第272章 未来计划

第272章 未来计划

毫无疑问,在帝国转向另一个轨道的关键时期,这些东西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之所以说无可替代,是有两点,第一点,这东西不能轻易动,就像是屎山上运行的代码一样,要是动了,那整个屎山都得塌.想一下,算上交趾布政使司,如今大明十四个布政使,上百个州府,六千多万人口,这么多年来奉行的道德思想标准都是这套,忽然间就改了,那要造成多大的想混乱?第二点,就是对于皇权来讲,这套东西已经最优解了,就算是朱雄英以后完全掌握了权力成为了皇帝,并且愿意在维持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让渡权力,那也最多就是弄君主立宪制,当然这玩意搞不好就成了大明特有的“君主离线制”,皇帝不上朝,文官首辅把持朝政。

而且归根到底,思想这东西,都是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产生的,老祖宗说的很清楚了,“仓禀实而知礼节”嘛。

器物可以从现代拿来用,但是思想直接拿来用,没有对应的经济基础,很容易就会水土不服,所以先把经济发展起来是要紧的事情,以后的人才会考虑这些思潮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大概率是身后事的事情,朱雄英秉持的态度倒也佛系,那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或许其他人无法看穿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朱雄英能看穿,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明终归是要进入到下一个历史阶段的,到时候有没有皇帝可能都说不定了,毕竟皇权在客观上是阻碍历史发展的。

这种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是谁都无法阻止的,朱雄英也不打算改变什么,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大明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帝国,全面地进入工业时代,对于朱雄英来讲已经够了。

不过这些都是长远的、以后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手头的工作。

“不必多礼了。”

朱元璋的声音有些哑,应该是沉浸于工作,半天没喝水了。

“此次召见你和英儿来,是有两个消息。”

朱元璋拿起旁边的茶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顿了顿,继续说道:“旧港一战,我大明舰队大获全胜,不仅震慑了满者伯夷帝国,也向南洋诸国展示了我大明的实力,但这次胜利只是开始,接下来如何在南洋扩张势力,巩固战果,才是重中之重。”

舰队上下的封赏,以及旧港宣慰使司的官员委派,这些都弄得差不多了,如今舰队既然开始休整,那接下来的事情,也得谋划谋划大明不算是巨大的草台班子,但这种顶层战略,尤其是涉及了不少严重超出很多人认知的东西,还是没有人有太多可行的建议以及对应的战略眼光的。

军机大臣们就是如此,让他们针对一些常规的事情,去提出建议,或许可以,大多数还比较靠谱,但是要让他们针对大明在南洋如何继续扩展来提出建议,那就不太行了一方面是文臣不知兵,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或者说“他们不觉得有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很大”的想法;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南洋的地理环境和势力分布,即便是这些人,也不掌握详细全面的资料,所以根本就是无从谈起。

而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将领们,倒是没有文臣在这两方面的不足,可他们提出的建议,也都是有着自己的立场的,甚至有人还不太想看水师立下太多的功劳,总之什么都有吧,所以朱元璋听了听,也没有发现有特别符合心意的建议。

朱标显然已经对于此事有了不少的思考,上前一步道:“父皇,儿臣以为,南洋之地,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实乃我大明海外扩张的绝佳之地。我们不仅要控制关键港口,如淡马锡港、旧港,更要加强与当地豪强的合作多一些力量总归是好事情,主要在于共同抵御外敌,同时促进海外与大明的贸易往来。”

“所言不差。”

朱元璋微微颔首,显然对朱标的见解颇为满意:“不过,满者伯夷帝国虽遭重创,但根基未动,仍需警惕,还是要制定长远战略,逐步蚕食其势力范围,确保南洋局势的稳定。”

对于朱元璋来讲,这种谨慎当然是有必要的。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这么大一个帝国呢?就算是骤然崩塌,那也得有个过程,不会一下子就塌了,秦末、隋末的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也不是马上就起来的。

而且站在大明的角度来看,这场大海战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但是对于满者伯夷帝国的创伤程度,依旧是存疑的,就跟拿着一根棍子打狼一样,一下子锤脑袋没打死,那狼凶性上来了,就会追着你咬了,就算不被咬重伤,那也得掉块肉。

朱元璋就不怀疑,满者伯夷帝国依旧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接着,他将目光转向朱雄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