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睿到底是在乡下长大的孩子,一身的腱子肉结实得很,背着柳氏一路下行,并未停歇直接到了山脚下。
一路上也是殷勤地问东问西,很是讨柳氏欢心。
“姨母,听母亲说我婴儿时,您还抱过我。也不知我那时淘不淘气?”董明睿一面走,一面跟柳氏聊天。
柳氏虽脚伤,但心情很好,默默笑着说:“那时你跟予锦一般大,你母亲常带你来我家玩。你总是让我抱着。你母亲常打趣说你是我儿子!”
两人都笑了,董明睿继续说:“怪道今天我见了您格外亲切,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原来自幼我便与您亲近!”
柳氏心中更受用了,话也自然多了起来:“谁说不是,我那是说认你做干儿子,你娘还舍不得,只说长大了给我做女婿!这一去十几年,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
一听到“做女婿”之事,二人便都不说话了。待董明睿还要再问时,柳氏便岔开话题:“四郎,你自小读什么书,科考否?”
“姨母,你是不知我们那地方小的很,我父亲忙于政务,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只于十里外有个学堂,也曾去读过几日书。有一次恰逢大雨,路上险些遇难,母亲便不让学了。后只在家里自行读书,而今也只是个秀才!”
董明睿虽天资不错,奈何投师无门,好好地庄稼给糟蹋了。柳氏见他这般上进,也是把他当儿子看待,便问他:“此番回京可有读书的打算?”
董明睿见柳氏如此说,竟突然停了脚步,一脸正气的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回到京都,我定是要潜心读书,完成科考之路的!”
柳氏见董明睿如此决心,心下立即有了主意,只是现在事情还未办妥,不便说予他。只等回头禀明了薛仁启,再说也不迟!
到了山脚下,董明睿赶着马车带柳氏去寻了村子里一个赤脚医生,一贴膏药敷上去,疼痛感瞬间削减了许多。二人都寒暄了几句后便分开了。
这几天薛予岫忙着将自己的东西从柳氏的宅院里搬到后院偏房中。那房子本是老太太生前的落身之处,老太太去过,嫣芸便一直在这住着,等嫣芸去后,便一直闲着。平日里也没什么人进出,常常门也锁着,只是十天半月的才有下人进去把院落打扫一下。
薛予岫早就听刘妈妈讲过,老太太生前特别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院落里大大小小的花有二十余种,还都是顺着时令依次开放,所以整个院子一年四季都飘着花香。
小丫头们都喜欢来老太太院里伺候,平日也无甚多事,不过就是养养花,浇浇水之类的。老太太宅心仁厚,等花开了见着丫头们喜欢,还总是剪开同他们一起插花。嫣芸插花的本事就是从老太太这学的。
嫣芸虽平日不多言语,但是特别喜欢侍弄这些花草。她把这些花草看的如同宝贝一般,若哪天突下大雨,她也是冒着雨淋染疾的风险将一些柔嫩的花苗搬到屋里。
老太太常责备她:“花再好也不如人娇贵,不要再做这等傻事!”每次她都点头应下,可下次依旧如此。时间久了老太太便也不再说了,只好任她去,只是每次淋雨淋雪后便急忙命人为她煮姜水驱寒。
一次老太太带嫣芸去山泉寺祈福,时值腊月,寺中有一株腊梅凌寒开放,香气袭人。她虽在家侍弄过许多花草,却从未见过此种梅花,花瓣竟是青色。寺中小沙弥告诉她这是一位游历四方的道友种下的绿梅。
绿梅似翡,花开时莹莹点点更显山寺幽静。嫣芸自幼与家人走丢,等记事时便被人牙子卖来卖去,早已不记得家乡之事。
而今她看到这绿梅,却突感思念之情。这些年她常常做着同一个梦,梦中是一个孩子在院落中围着一株树跑来跑去。而那株树也开着青色的梅花。
嫣芸望着绿梅出了神,这个可怜的女子至死都不知自己的身世,也不知亲人是否还在人间。老太太看她又犯了痴病,便在身后拍了拍她的肩膀,也望着绿梅悠悠地说:
“多年前,我曾随老太爷去苏州住过一段时日,那时邻居家就有一株绿梅,树高如盖,至今我还记得每年腊月,那株绿梅竞相开放,香飘十里,有一枝最是调皮探到了咱家的院子里,老太爷还曾踩在高凳上折过几枝送予我。想来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嫣芸听得入神,便问了一句:“苏州有多远?”
老太太并未理会她,只是看着绿梅默默地说了一句:“只怕那株绿梅也开了!”说着一滴泪从老太太的眼角划过。继而她又笑了笑说:“现在好了,原来绿梅在京都这种湿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