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军工重生 > 第91章

第91章

中午的时候,陈军吃了不少。

后面饭菜不够,又去加了两大盘菜,陈军这才算是吃饱了。

而众人也见识到了陈军的巨大饭量,一个顶得上三个人。

以前陈军也没有这么能吃,但是挑战者不断在修炼内功,对身体的能量需求也大了。

所以陈军也更能吃了。

当然,对比陈军的价值来说,这一点饭量,也没有人说什么。

这人高马大的样子,张书记还担心陈军没有吃饱。

陈军没有午休的习惯,回到了办公室后,就开始趴在图纸上,开始画了起来。

在食堂包间内说的那些机床,陈军还真的不是在吹牛。

在七级工程师的时候,陈军确实是没有多少把握,打算循序练进。

但是一下子提升到四级工程师之后,那些机床,就自然呈现在陈军的脑海之中。

因为真的不复杂,数控机床现在陈军还搞不了,可是弄一些好一点的普通机床出来,那是真的不难。

材料上也好说,特种钢陈军都可以搞出来,要知道特种钢可是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或者是一些关键设备上。

机床的话,还用不到特种钢级别的钢材。

只需要炼出更好的钢材,然后只需要添加一些镍元素,就可以获得更好机床所需钢材料。

目前种花家使用的炼钢技术,都还是平炉炼钢法,这种炼钢技术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在一战爆发的第一年中,这

才真正的成熟。

但是这种“二八七”技术,放在现代,也只是很普通的炼钢技术。

陈军此刻绘制的设计图,可不是什么机床,而是一种七十年代诞生,到现代才逐渐取代平炉炼钢技术的转炉顶

复合吹炼技术。

转炉炼钢技术早就出现了,但是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到了七十年代才出现,并且到了现代,才逐渐的技术成熟起

来。

就如同平炉炼钢,也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出现之后,到了一战时期,这才完善了这项技术的细节。

开始的转炉炼钢用的是转炉顶吹氧气技术,对熔池搅拌而言,存在搅拌死区,从而造成熔池成分和温度不均匀,

且炉衬的侵蚀也很不均匀,尤其在炉役后期炉容比增大时尤为突出。

而陈军此刻设计的就是顶底复合吹炼技术。

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是经过几十年的实验及实践,才基本成熟的新型炼钢技术。

即转炉在治炼过程中炉顶顶吹配合炉底底吹惰性气体,对熔池进行均匀搅拌,可使熔池反应接**衡。

不仅提高钢水质量,降低吨钢成本,还可增加转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转炉熔化废钢的能力。

从而可按市场废钢和铁水价格的变化灵活改变入炉废钢量,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该技术能够更快更好的提炼出钢材,且钢材的性能更好。

对比之前的平炉炼钢技术,其产量高了不知道多少。

并且一炉钢水,多一点的,可以达到一两百吨,这不是平炉技术可比的。

关键的是,该技术并不复杂。

几十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加上一点点的改进,最终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稳定了。

陈军现在也不是刚刚从哈工大毕业的时候,有了中级工程师的打底,同时还有材料领域专业知识。

加上对机械设备的了解。

陈军也花费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下午三点多的时候,便将图纸画得差不多了。

同时也在图纸的空白位置,写上了该技术的一些详细细节。

这项技术,是炼钢厂那边用得上的,和轧钢厂没有太大的关系。

建造,测试,陈军也不需要参与,不管是气体的选择,还是完整的技术图纸,或者是设备的完整构造,他都画好

也标明清楚。

剩下只需要让工业部那边,制造出来,找一座炼钢厂测试一下,就可以了。

种花家现在的每年钢铁产量,也就是五六百万吨。

可是有了转炉复合吹炼技术,在不增加目前炼钢厂数量的情况下,种花家的钢铁产量,最少可以翻十倍。

如果建造更加专业的大型钢铁厂,那不需要四年,种花家的钢铁产量就可以超过一亿吨。

要知道,种花家也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才有一亿吨的钢铁产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