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我觉得燕城的人口实在太多了。”
“两三百万人拥挤在燕城,带来了很多问题。”
“作为首都,燕城本就有极强的人口虹吸能力。”
“如果再发展产业,燕城人口再多几倍都有可能。”
贺阳说道,燕城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已经够了。
不需要再充当经济中心,制造基地之类的城市职能
把这些城市职能放到别的地方去,效果会好很多。
“你的担心有道理,可不发展产业也不行。”
“就凭现有的那点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
“没有工作的人多了,同样也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不如跟别的地方一样,燕城的产业也放到乡镇去发展。”
“这样不但不会给城区带来太多人口,反而能分流一部分人口。
老人家说道,他是从就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眼下燕城的就业压力很大。
燕城本来的一百多万人,就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后面来的一百多万人更没有。
后面来的一百多万人,只有少数是随着新社会建立,调到燕城的国家公职人员。
剩下的要么是家属,要么是在老家活不下去,到燕城讨一口饭吃的民众。
无论是家属也好,民众也罢,没有工作都应该给他们工作,社会才能稳定。
“首长,这个好解决,成立十个八个建筑公司,修铁路,修公路。”
“无论修铁路还是修公路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足以吸纳燕城的无业人员。”
“这招不仅在燕城管用,在各地大城市都管用,还能改善交通,一举两得。
贺阳淡然道,后世九州就有基建狂魔称呼,何不把这个称号提前几十年?
况且,要把九州发展起来,现在的交通状况是不行的,同样需要完善。
老人家眼前一亮,大喜道:“好主意!成立建筑公司,修铁路,修公路!”
他不得不佩服眼前这小子的脑子,还真是神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解决方法。
这就相当于以前灾荒年间的以工代赈,区别在于以前是兴修水利,现在换成修路
毫无疑问,修路更加长久,九州偌大的疆域,再怎么着都得修个几十年才够
而且也不是不能修水利,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修路的建筑公司去修水利。
伍相却犯了难,他吐槽道:“哪来的钱?咱们的国库,老鼠进去都得掉眼泪。“
穷家难当,最难的就是他这个大管家,哪里都要用钱,国库里却没几个子。
“首长,钱的问题还不好解决么?发国债,变卖咱们建起来的工厂。”
“除了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厂不能卖,其他什么工厂都能卖。”
贺阳随口说道,此时还没公私合营,还是私有制占主要地位。
若是晚几年,到了1954年之后,他提这个建议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老人家皱起眉头:“卖掉咱们建起来的工厂不是便宜了资本家?
发国债他可以理解,借之于民用之于民,等财政好转再还于民
卖掉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工厂,他就不能理解了,这不是损公肥私?
“首长,首先咱们没有那么多钱,成千上万个工厂,得多少钱来运作?”
“其次咱们没有那么多人才,一下子搞出那么多工厂,上哪去找管理人员?”
“抛开前面两个问题不谈,监督那么多工厂,咱们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咱们只能抓重点,抓住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
像服装厂家电厂造纸厂之类的工厂,咱们把它们控制起来有什么意义?”
“控制起来能搞好倒也还好,可我敢打包票,控制起来绝对搞不好。
贺阳再次直言不讳,这回他很有自信,相信老人家会同意他提出来的建议。
之前他已经用几十家私有工厂的设备和技术,确定了老人家对私有经济的态度。
老人家眉头皱得更紧,沉声问道:“为什么你觉得控制起来会搞不好?”
胡董看了一眼贺阳,严重满是担心:这小子再一次触碰到极为敏感的话题。
可是再着急,胡董也没办法让贺阳不要说,因为老人家一定会让贺阳说下去。
几十年的老战友,胡董对老人家的性格非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