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苏闲来了!
监牢内。
地面并不潮湿,相反还很干燥,天窗靠南,从早上能晒到下午。
桌椅板凳一一不缺,床上还有厚厚的被褥。
每次吃饭前,还有人端着三菜一汤前来,只是三天过去,食物换了又换,苏贵渊却是很少动过。
大明百废待兴,休养生息。
如果内容出错稍后用浏览器尝试阅读!
苏贵渊躺在床板上。
倒是也不孤单。
“启禀陛下,尽管微臣资质鲁钝,并未想通,但欺瞒陛下的事,臣并没有做。”
想要一个机会,从头再来。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说实话,看着苏贵渊这幅样子,他心中并没有多少失望。
苏贵渊来得快。
对百官都没好脸色,毛骧将他打断,他更是恼火。
完了!
苏贵渊一愣,他低着头。
而与此同时。
他不像第一次那么愤恨和无奈。
相反大多数还是猜测他光打雷不下雨的,那他就好好的给他们下一场雨,下一场“人头如瓜”的雨!
可就在这时,好不容易来了一封赞同他的奏疏。
儿子今年才六岁,他如此信誓旦旦的原因,是因为在他的小脑瓜里,有些事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肯定”占据一切,这世界上的问题,是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那封奏疏,也的确是出自吾儿之手。请陛下念其为父之拳拳之心。其上有诸多童真之语,均是出自其对世界的童真看法,不追其罪名。”
他在此之前,虽然理智上不愿意去相信,但从内心而言,还是期待能有一个真正的有才德者,能把这让人头疼的空印案善后了。
那还等什么?
心中的隐约期待,彻底化为乌有。
如此想着自己的儿子,他倒也越发的放下了。
这怎么把苗头放到自己这儿了?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有时候脑子里面灵光一现,就是最好的答案。
毛骧一脸惊异,匆匆而来,“陛下!”
从亲军都尉府的衙门,到文华殿的时间却很快,快到苏贵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再抬头时,便看到殿内的数十个身影,齐齐的朝他望了过来。
他尽力了。
更有一股恼火,和愤恨!
他也就不再顾忌,重新规划案件,一切回归原轨!
杀!
已经过了奉天门,走在前往午门的路上,那片地方曾屠了许多朝廷大员,甚至还有三品,他曾经认为在天上的官员。
在朱元璋发号命令之后,他却发现,其身后的士卒根本没有丝毫动作。
苏贵渊低着头,
“回陛下,前两句……是您说的。”
“朝堂衮衮诸公,可否能想通其中一二?”
“但该说的还是要说,吾儿曾言:或许那两全其美之法,在那‘买菜’的学问之上。”
“不是说,你有什么日行千里,且足以成规模的好马,或者是有那神仙手段,可以早起在山西,下午就到京城吗?”
毕竟,这三日,他也没有因为这个奏疏,去抓来自己的儿子盘问。
“哈!”朱元璋都被气笑,“你隔着找咱话中的漏洞呢?”
说句实话。
否则,以吾儿的聪慧,来日未免不可朝堂为官。
然而。
相反,还是满足。
“走吧,第三天了,你曾信誓旦旦,在百官和圣上面前夸下海口,也该说说伱的答案。”
“赶紧拉出去砍了!”
“是!”
他失望了。
“这几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你,不知多少人都没这个福分。”
“怎么?不是说这空印案……咱是为了止住小贪,而放纵了大贪吗?”
就是儿子,或许被流放,但愿他平平安安的长大。
直觉告诉他,洪武皇帝或许真不会对他妻儿如何。
下一刻,却见毛骧很快凑到朱元璋耳边,弯腰躬身,语气快速而震惊。
因为他早就清楚,这是其欺骗的手段。
曾经在那“屠刀”之下,他对他之前的人生,都已经产生了怀疑。
他根本想不出来!
或者说,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善后空印案”的答案。
“苏贵渊啊苏贵渊,不得不说,你这胆子真是大得很!咱这些年收拾了这么些人,见过死到临头不悔改,还骂咱的!”
未来或许也有许多许多。
他当初看到后面的那些话,更是激动不已。
……
似乎走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