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间,是一帆风顺的吗?
自然不是,林旭生操刀改革那些年,便是浩气学宫中,也有无数人反对,在外更不必说。
在内他靠学究天人辩群儒,在外他仗剑荡四野镇群雄。
他成人魁前,遭遇大小伏杀数百场,一路杀来,一品神相极巅强者都有数人死于他手。
“孔云,我说我的意见,你急什么眼?”
越勾面向东方俯身长拜辩解道:“我尊林圣在心中,但我更敬浩气学宫先贤之奉献。”
“诸子百家时期,学派之间互相攻伐,内耗严重,多少先辈死亡。”
“在无数学宫先贤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天下学问尽归浩气学宫,才有了浩气学宫之今日,才有了各家学说相生相融。”
“现在提分院,分开各家学说,难道不是在重走旧路吗?”
“再回诸子百家年代,多少无辜学子要被卷入学派之争!”
“多少人要死于这动乱,你想过吗?”
“越勾,不要偷换概念!”
“分院改革,难道就是要分开各家学说吗?”
孔云反驳道:“就拿孟圣和荀圣二人学说来看。”
“孟圣说人性本善,荀圣说人性本恶。”
“最后有谁将这两种说法分开吗?”
“不就是截取其说观点的本意,来加以衍变融入到后学之中。”
“林师关于分院而治曾有过设想,将不同学说针对某一领域的学问集中到一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成新学,方可传承。”
“怎么你都不去了解便说林师妄图让浩气学宫回到诸子百家时期。”
“我不是这个意思!”
孔云犀利的言辞让越勾慌了,他确实没有研究过林旭生传来的信件。
他低着头,不敢再反驳。
越说越错,此时不说才是最明智的。
“好了,你们二人都别吵了!”
“李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元本初说话间看向一直闭目养神的天魁李庆余。
“啊!”
“本初是在叫我啊!”
“怎么看,自然是用眼睛看了。”
“旭生想做什么,便去做好了。”
“不要影响我参玄悟道即可!”
李余庆说完便再次闭上双眼。
元本初嘴角张开,想说什么但却并没有说。
其他大儒则是低着头,尽量让自己不笑。
天魁不愧是天魁,发言从来都是如此让人猝不及防,如果他不是一本正经,那他可就不太正经了。
“天魁不表态,我便说两句。”
元本初继续说道:“浩气学宫,不是一个人的浩气学宫,也不是一家的浩气学宫。”
“人魁要分院,我不赞同,你们也可以表态。”
“元师,我不同意!”
“我同意!”
越勾、孔云二人旗帜鲜明表态。
紧接着,一名名学宫大儒表态。
浩气学宫数万年演变,各家学说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元本初不同意分院,获得了大多数人赞成,哪怕是儒家学派中的大儒,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看法。
人魁不在,天魁不在乎,浩气学宫虽然不能说是地魁一言堂,但其实也差不多。
等到众人接连表态完毕,元本初站起身来。
浩气学宫绵延至今,杂家其实不能算一个有明确意识形态以及传承的学说,但又因为其“杂而广义,无所不包。”的学说脉络一直广泛受人认可。
特别是在浩气学宫,这座以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学府中杂家又显得格外活跃。
直到地魁元本初的出现,杂家声望,达到顶点。
而这,还不够,元本初身为杂家学说之大成者,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