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七十年代:男同志他又撩又飒 > 第196章

第196章

这些话都是轻的。

闲言碎语可以击垮一个成年人的心理防线,更何况是几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

长此以往,他们真的能思想健康的长大吗?

她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她把孩子们带到这个世界,就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未来。

能困住她的从来不是沈北堂,她不害怕和沈北堂离婚。

她可以挥挥衣袖走了,可她带不走孩子,即便带走一两个,她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养。

至于娘家,八年里只有一年两三次的书信往来,从她嫁人后家里再也没有寄过钱,一年到头寄过来点东西,江巧月也会从这边寄特产还回去。

娘家能给她寄信让她考试,确实是为了她好。

但其实感情已经很淡了,就是当着关系特殊的亲戚处着。她如果带着孩子回去,在娘家一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她可以闹,死皮赖脸的让孩子住在娘家,这样也算是和娘家成仇了。

估计那时候父母一定后悔给她寄这封信,骂她白眼狼。

更何况,江巧月从来不是没脸没皮的性子,她考虑到这些情况,就不会回去。

对江巧月来说,迈出这一步,无比困难,而退一步,保持当下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上大学是她以前的理想,比理想重要的是她三个孩子。

下定决心不提这件事后,江巧月把她的书借给了大柳湾的知青,希望她的书能帮到他们。

知识青年下乡的过程长达十几年,在这期间,不知有多少知青在农村娶妻生子或者嫁人。

高考消息公布,很多人闹着要去参加高考,农村已经闹起来好几家了,沈父让沈大哥去了一趟县里。

一是给沈永强送点东西,二是把村里发生的事告诉沈北堂一声,让他管好他媳妇,别起什么歪心思。

去考大学,上完大学谁还愿意回来?上着上着媳妇就跑了。

沈北堂说了江巧月把书借给大柳湾知青了,沈大哥才放心。

实在是村里有户人家闹得太厉害了,搅的家宅不宁,带动着其他嫁人的知青跟着一块闹。

真当他们村里人傻,供着你上完大学,你跑了他们上哪找人去?

没了媳妇找谁说理去?

这个时候,那些没嫁人、没娶妻的知青就体现出来好处了,没人管他们,他们想考,就让他们考,万一考上了,村里还能出一个大学生。

人都是双标的。

没有涉及到村里人的利益,对于知青点的知青参加高考,他们不在意;

但对于那些嫁过人、娶过妻的知青想高考,他们一致的不赞同,提起来就皱眉。

大柳湾知青点

有了江巧月的书,加上大家在废品站手快抢到的书,大家轮流换着看,书勉强够用。

谁也不挑剔,一时间,学习的氛围笼罩在知青点,每个人都努力奋进,想要离开这里。

至于刘建南,知青点的人不再提起他,也不知道刘建南已经被送回沪市家里了。

这年头家家户户孩子多,能下乡的孩子大部分是不受宠的那个,而刘建南还是痴傻了被送回去的,可想而知下场有多惨。

他父母嫌弃他,家里的哥嫂、弟弟和弟媳不会管他,住在一个小柴房里,混日子吃点剩菜剩饭。

...

得知叶醒想报临水大学,赵芳芳也把临水大学当成目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