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隆庆中兴 > 第1467章 水利兴修是非多(七)

第1467章 水利兴修是非多(七)

说完了冒的部分,海瑞继续为朱载坖解释滥,所谓滥,就是优免的范围被肆意扩大了,按照朝廷的规定,优免的范围是很明确的,就是除本户合纳税粮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尽免。^齐`盛¢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又各处功臣之家户有田土,除合纳粮草夫役,其余粮长、里长、水马泽夫尽免,也就是优免的范围是杂泛差役,而不是正项钱粮。

朝廷的田赋、里甲等,并不在优免的范围之内,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不仅所有的徭役被免除了,甚至正项田赋等朝廷也不能收取,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这就造成朝廷财政的困难。

所以海瑞认为,优免的冒滥,不仅仅要对士绅官吏的优免则例予以调整落实,而是要对大明的整个赋税制度予以调整。对于优免的限制,其实从嘉靖以来,历代的阁臣们都试图予以限制,不管是张璁、夏言还是严嵩、徐阶,都通过出台政令、编撰则例等方式,试图限制优免,保障朝廷的赋税,但是都收效甚微。

海瑞认为,要想彻底的限制优免,保障朝廷的税收,必须对大明的赋税制度予以全面的变革,士绅阶层之所以能够借由优免制度大肆的逃避朝廷的赋税,和大明零散的赋税制度是有很大的关系,作为长期担任地方官员的海瑞,甚至大明在财政制度的弊端。.k?a\n′s¨h+u\w_u~.?o′r*g\

海瑞认为,这些士绅们之所以能够利用优免政策大肆的兼并土地,和大明在赋役制度上的弊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通过限制官员的优免来限制土地兼并,首先就要改革大明的赋税制度。

按照大明的赋税制度,农业税即田赋主要是两税法,税十取其一,除了田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差役了,差役是按照丁要收取的,但是丁实际上是根据田亩来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顷地派一丁,这也就是大明的优免有粮有丁的原因,因为这种差役,但是大明的赋税制度十分之复杂,正项钱粮、正项差役、杂泛差役还有各种加派等,正式由于这种复杂的差役制度,才导致这些士绅们有做手脚的机会。

所以海瑞认为,对于优免的限制实际是要从对于大明赋税的改革开始,对于现在优免的弊端,海瑞认为,首先是要明确优免的范围,海瑞说道:“陛下,曾见累朝有优免正办里甲之旨乎?”

这是最关键的事情,必须要明确优免只适用于泛杂,而从来没有适用于正办里甲,即使是有功名在身,自己名下的土地,也是需要承担其赋予它们的正办里甲劳役的,由于现在能够代役,所以每亩地需要出一部分的钱来作为代役人的费用,这一部分钱,不包括在优免之中。×齐?盛<-小&说^网?+ -e?已#发)._布??>最~/¥新?¤!章?!节÷]·

还有就是田赋,这些都是不包括在优免之内的,朝廷必须对于优免进行严格审计,同时统一度量,现在税赋征收混乱,亩、丁、两、石,各种征收的标准,导致整个赋税制度混乱不堪,必须要对于整个赋税的征收予以大改革,同时征收标准。

这点得到了朱载坖的认同,之前张居正就奏请过进行大规模的折银,用以赋税的征收模式,以方便朝廷的岁入岁出,但是之前朱载坖考虑到朝廷并没有掌握铸币权,大规模推行赋役的折色,会导致对于百姓的盘剥加重,所以朱载坖并没有同意张居正的这一建议。

但是现在,朝廷已经重新掌握了铸币权,若是能够控制倭国,然后对南洋施加影响的话,铸币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同时随着各地的常平仓、备荒仓的建设,朝廷可以利用这些仓储设施来调控粮价,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所以现在开始大规模的赋役折色,省并科则,对于大明的赋税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在这点上,朱载坖和海瑞的看法是一致了,限制优免和税赋改革要同步进行,统一朝廷的收入,统一优免的标准,这些都是要同步进行的,不过此事不是这么简单的,海瑞也认为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动手,切不可打草惊蛇,同时要有熟悉财政的人对于大明的赋役制度进行改革。

朱载坖先让海瑞去收集相关的材料,同时下达诏书,要求各地方官府与户部、都察院一道,查照嘉靖三十四年所制定的优免则例,严格各地的优免,不准冒滥优免,亦不准借优免逃避朝廷的赋税的赋税,各地的巡按御史在巡察的过程中要严厉查究优免冒滥的问题,对于士绅官员不但不承担自身的徭役,还通过诡寄、花分、寄庄等手段,隐蔽缺乏优免权的人户,攫取比法律规定的优免数额多得多的不法免除。

朱载坖命令都察院和地方官府要严厉查究治罪,同时对于优免资格,也要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