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唉,好吧我读就是了。”刘邦对于公孙瓒的观感实在是复杂,他刚刚回来,见到公孙瓒的那个时候,心情难以言说,他一看到眼前相貌堂堂,对自己关照不已的公孙瓒,就会想到他未来在高楼被困,点火自焚,悲惨而死的未来。
可是,即使自己通过仙人知道了公孙瓒的未来,现在的刘邦也找不到自己有任何改变公孙瓒未来的办法。
刘备是什么身份,一个千里迢迢求学都只带来一条薄被子,连吃喝用度的钱都是靠着刘邦厚脸皮蹭公孙瓒才有的人,能有什么资源?
好歹刘邦当初还是个亭长,乡里乡亲还有些照应,手底下也有一帮跟他一样的无赖游侠每天陪着他嬉戏做乐。
想到这里之后,刘邦的心中豪气渐生,他每天在外面斗鸡遛马,也是凭着这一手本事,身边再次跟了一群游侠儿,都是唯刘邦马首是瞻的。
他们大抵上都是崇拜于刘邦的能耐,不管是斗鸡走狗,都是一绝,即使是在山城里面,也很难找到一个比刘邦更会玩儿的角色。至于金钱上,因为刘邦本就是个厚脸皮,又惯是会笼络人心,他自己就是游侠出身,对于这些人的心思再清楚拿捏不过了。
毕竟,这可是一个盛年刘邦版本,而他对于这些游侠们来说,简直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众人一天到晚都唯刘邦马首是瞻,逐渐竟然在本地闯出了些许声名,就连公孙瓒都有所耳闻,可见一斑。
他只是没有想到,这刘邦竟然还有着这样子的能耐,其他人也就算了,可是公孙瓒对于刘邦是不一样的,这么长的时间下来,他是真的将刘邦看做是自己的弟弟。
刘邦一口一个大兄,早就将公孙瓒叫迷糊了,有时候他还要督促刘邦多读些功课,结果每次经义考校时,刘邦还多半是来找他求助。
这样子一来,就让公孙瓒的心情很是复杂了,他也想要督促刘邦学些好处,可是刘邦这厮的性格就摆在那里,他就不能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他但凡爱学习,也不会整天在这里厮混了。
正是因为这样,公孙瓒久而久之也就随便他去了,在师君手底下学习的人们,也都知道刘邦的德行,平日里耻于跟他来往。
而却不知,刘邦这样子其实是在培养着自己的名望,他带着游侠儿,竟然还做了一些事情。
不管是出击豪强,还是勇斗无赖,在山城里面也有了些人认可刘邦的名字,但刘邦清楚的知道,这时代比自己当初也相差不大。
每个人都看重名望、出身,世家出身就是比贫贱子弟要优越,也让刘邦呜呼哀叹,后面好不容易离开了师门,他依依不舍的告别公孙瓒,临行前,公孙瓒又给了刘邦好一些费用,倒是被刘邦回乡之后,直接散尽千金,换了一个急公好义的好名声。
一时间,无人不知刘玄德的大名,然后,席卷天下的黄巾军起义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张角率领黄巾军反叛的旗号一下子就席卷了整片华夏。
刘邦虽然早就思忖过要做些什么,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因为仗义,获得了两位好兄弟,桃园刘关张三结义还是发生了。
这让刘邦一阵恍惚,他总觉得,自己曾经好像也跟樊哙他们这般快意恩仇过,只是好像已经久远的如同上辈子的事情了。
然而,等进入到了县城中,看到官员腐败黑暗之后,刘邦却是浑不在意,直接将前阵子从地主豪强那里搜刮来的银钱塞进了上吏的手中,口中还说着好话,谄媚的笑容更是让上吏看这个刘大耳越看越是顺眼:“难怪你玄德善解人意的名声传遍乡野,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你放心,这个忙,我帮了。”
刘邦行贿之后,更进一步,坐稳了县令的位置,加上他本就在乡野中颇有名望,他再打出了中山王刘胜之后的金字招牌,有关张在身后护卫,刘邦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没钱了就从地头蛇那里吃拿卡要。
这让本地豪强对于刘大耳此人恨得牙痒痒,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世间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不但吃他们的,喝他们的,睡的还是他们家的婢女,临走的时候竟然还要索要银钱,否则就要在上吏面前说他们的坏话。
即使刘大耳的名声在豪强那里差得令人发指,对于刘邦来说也没什么要紧的,反正他是刘邦,又不是刘玄德。
但是不知不觉之间,刘邦也察觉到自己似乎有一些地方被这刘玄德所影响,就比如说,很多时候,他想要放弃一些百姓,当做看不见他们的苦难,但刘玄德不行,他让刘邦不得不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