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不愿意相信也是有理由的,他手中也掌握了许多的情报。
就比如说那个诸葛孔明,他才不过十岁多吧,凭什么让徐州百姓都对他爱戴至此,在逻辑上根本就行不通。
而于禁则是很平静,他清楚这时候的鲍信根本就不会相信自己说的话,但是他说的都是真的。
以及刘邦之前就充满了自信,让于禁前往那里的时候,就没有说过什么害怕他叛逃之类的话,等于禁真正看过了如今的徐州之后,他才明白刘邦的底气所在。
对于其他人来说,刘邦在兖州做的事情,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徐州如今的翻版而已,而于禁觉得,有刘邦成为自己的主公,没有什么不好的。
以及,如今的黑山军已经被打得有些崩溃了,这样子的状况之下,于禁觉得自己还是能够询问一下,到底刘邦是想要把黑山军给怎么样的。
“能抓起来就全部都抓起来,不然他们总是在那片地方游荡鱼肉乡里百姓的,也是个麻烦。”刘邦倒是也不多瞒着于禁,在他看来,现在的于禁就是自己的臣子,虽然于禁这厮在晚年投降于大节有亏,但那也是未来的事情,而且黑山军这种地方,能够有人想着去收割他们是很正常的。
毕竟这么多的人口放在那里,总不可能二话不说就将这些人全部都给抓起来吧。
至于其他的东西,那就不是于禁可以探听得了的。
而当黄巾军大旗一挥,直接朝着天下滚滚而进的时候,青州是第一个沦陷的,至于公孙瓒,他则是开始大举往南边进发,一开始确实是有股所向无敌的趋势。
其他人在公孙瓒大举来袭之后,纷纷望风而降,只有袁绍怒起攻打,甚至杀掉了公孙瓒的族弟公孙越,这更加激发了公孙瓒跟袁绍之间的矛盾,公孙瓒顿时掉转矛头,再次对准了袁绍,疯狂攻击。
刘邦倒是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在东郡不断的迎击黑山军,在将他们的分股不断的击溃之后,这些黑山军终于开始学会抱团行动了,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真正失败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分化或者是抱团。
因此,即使他们有了种种的想法,但是想法只有在想的时候是美好的,当他们开始真正实行的时候,照样被张飞关羽他们一波撞散了。
而从那一战开始,黑山军也是听到了高顺的名字,就开始望风而逃,实在是被高顺打了太多次,打出肌肉记忆来了。
每次看到高顺带着陷阵营蔫头耷脑的一步步靠近的坚定模样,带给黑山军的那股子压迫感就极度增强。
以至于众人看到了这黑山军逃跑的一幕之后,都没有什么话好说了,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还能够说啥,直接追击,不过他们还是谨记着刘邦当初的叮嘱,没有追到更穷尽的地方。
仅仅是在目前的状况之下,他们在追赶到了差不多的地方之后就回去了,黑山军则是大惊之下,已经在奔逃之中各部都崩溃的乱七八糟了。光是收拢找回自己的部队所属都已经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子一来,所谓的黑山军更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系,这一战他们又丢失了五千人口,纵然都是老弱,也经不起这几天天天被刮痧一样的追赶。
可最是让人恼火的就是,他们哪怕明知道会是这个样子,但如果想要进攻东郡的话,就免不了要跟关羽他们给对上,这就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了。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所以,他们只能够在这里疲于奔命,然后,东郡的百姓们对于刘邦他们军队的认同感已经非常高了。
甭管这兖州的世家大族说些什么,愿意派兵来保护他们的就只有刘玄德的军队啊,在他们的心中,这就是最好的官。
老百姓的想法总是最简单的,在他们的心中只看你做了些什么,为他们保家卫国,他们就认可你。
当然了,高顺的陷阵营是最受到东郡百姓认可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面,陷阵营的几乎都是熟面孔,每个人都驻扎在东郡快一年了,能不脸熟吗。
而刘邦也唤来了人,在年底的时候让高顺的陷阵营都回去休息休息,也可以进行表功大会。
下一步,虽然是谋夺青州,但是刘邦并不着急,因为公孙瓒往南部攻打的趋势是不可能就这样子停止的,而直到他打过了青州之后,才因为袁绍的一次攻击吃痛,阻止了南侵的趋势,回头又跟袁绍此人厮杀在了一起。
而刘邦则是不着急去夺取青州,他很清楚,公孙瓒现在手底下的人马看似都臣服于他,实际上,因为公孙瓒本人的性格弱点,是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攻击的。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