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的那份情,让黥面军中不再愿意从军作战的卒卫解甲归田,给予了一等军功的军赏,人人都获得了良田3亩、白银50两的军筹,许多黥面军更是直接发了名帖护送他们回皇京近郊的杏山。
留下来还愿意跟随裴红月作战的,其中一多半都是皇甫瑞精的私兵,还有一半是来自回风岭的马匪、以及与徐世忠生死与共的边军,可以说剩下的这些人虽然挂了杨毅的名字,但实际上与杨毅的羁绊已经不多了,他也算是履行了当初在玉宁关出兵时的承诺。
裴红月以“赤炎火凤旗”卫军统帅的身份扛下了镇北军的责任,算是继承了“凤天佐”的遗志,能够给他临时升官,并且让所有人都“闭嘴”的,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镜司”右司隶曹邵英。
右司隶曹邵英虽然只有从四品,但是他作为新官家派来的监军,手中有一封谕旨,可临时指派统军之人,最高可升3级,裴红月就是遵循了这条李玉亲手签发的谕旨,成为自“裴炎”之后,这根“赤羽火凤旗”的新任执旗人。
而杨毅自己则是戴着不方便随军的那克苏,还有2名戎狄女奴进了莫高府城,那克苏等人不便露面,被安排在茶楼酒肆之中,他自己则是直接被地镜司接管,戴上了镣铐枷锁成为阶下囚,这也是他为什么躲着裴红月的原因,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杨毅口中“戴罪立功”四个字一出口,方震不由看向他的脚踝,杨毅两脚之间有一条细细的锁链,别看杨毅现在恣意洒脱,实际上他也是“戴罪之身”,若不是方震求情,他每天“放风”的机会都没有。
自永王李存浩叛国,造成了北洲失地,还未登基的李玉就通过内阁通发全境一道诏令,凡与北洲之战相关者无论男女老少、官职大小,一经发现全部刑拘,交由地镜司审判,这道诏令现在还辐射到了河洲和新洲。
北镇抚司最近很忙,忙着到处抓人,南逃的难民中混杂了不知多少北边的谍子,其中很多甚至都是对大乾防务知根知底的高官。
北镇抚司衙门根本没有时间审人,这些抓来的人将莫高府城的大牢都关得满满当当,甚至借了好几个大户的地窖临时使用。
右司隶曹邵英在这个时候坐镇仓洲,没有谁敢偷懒,尤其是北镇抚司都卫袁广死在了新洲,和那位尽忠职守的新洲防卫使死在了一块儿,手下的观察使无不是卖力的干活,都眼巴巴的瞅着这个位置。
北镇抚司衙门原本管着新洲、北洲、仓洲、衮洲这四洲之地的消息来往,就像皇族在大乾王朝北部插得一根“眼”,但如今北洲、新洲相继陷落,仓洲也失了一半,北镇府司从地镜司最大的衙门,现在成了最小的衙门,而且仓洲的一众高官,都死在了北岸的战场上,可见整个莫高府城如何慌忙混乱、人心浮动。
幸好,曹邵英、何不休一起来到了莫高府城,辅一到地方,就拿出真凭实据,杀了几个犹豫不决的郡丞、郡尉,这才让仓洲南岸迅速安定下来。
只不过据说曹邵英在单人镇北军监军时,在平阳城受了重伤,一直在后面缓行,没有跟裴红月部一起行动,直到这两日才进驻莫高府城。
曹邵英一到莫高府城第一时间就召见了方震,并问起了“杨家军”,这让方震非常紧张,因为“诡网”的存在,“地镜司”之中不存在任何秘密,曹邵英能够知晓杨毅、知晓“杨家军”,甚至知晓北疆之战每一个细枝末节,方震都丝毫不以为奇。
好在曹邵英只是随口问问,并没有过多的责罚,对于方震给杨毅求情请功,曹邵英也只是挥了挥手,没有理会。
“不知我什么时候能跟杜都卫见一见?”
杨毅有些意兴阑珊,他白天可以出来走一走,但必须由方震陪同,至于那克苏,以他现在的武学修为,整个莫高府城也没人能管得住他,如果不是杨毅责令他在茶馆中等着,他早就劫狱,将杨毅带走了。
那2个戎狄女奴,那克苏根本没放在心上,整日里除了在府城中找寻好吃好喝的,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危机感,就当是杨毅随手养的2个宠物吧。
“杨部使,不是我不帮你,袁都卫死得突然,现在北镇府司衙门是由东镇府司都卫何不休代管,实际上拿主意的是曹公公,我跟这两位都陌生的很,根本说不上话,上次帮你说话脱罪,曹公公就显得很不高兴了,据说明天潘世阆就要到了,官家圣旨,北边战线一应军政大小事务皆由这位潘伯爷做主,怕不是曹公公也要等他来说话才行。”
方震显得很局促,毕竟人微言轻,感觉自己没有帮杨毅使上力气。
潘世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