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三个月后,成熟期最短的土豆和红薯到了收获期。
这一天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来到了皇庄农田。还郑重的举行了祭天仪式,朝廷还有一个专门举行各种仪式的部门叫做礼部。
陈宇吐槽道:越是没文化的人越是玩的花,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就搞了一上午。
终于到了收获时间,由皇帝陛下挖掘第一颗土豆。
李世民小心翼翼的全部挖出来以后,已经惊喜的落泪。
这一株总共结有七颗拳头大的土豆,每颗差不多半斤的样子。
户部尚书戴胄亲自过来称重,“启禀陛下,这一株土豆总共三斤二两,如此计算的话,一亩地接近三千株,就是七十石左右的产量啊!”
算完后戴胄直挺挺的向后栽倒,还好有眼疾手快的小吏上前扶住。
众人一听陷入了绝对的寂静。
一分钟后还是一个说话的都没有。只有李世民那里嘀咕,“七十石,亩产七十石……”当然,这个产量也有陈宇这个“龙王爷”风调雨顺的保佑,以及众人的精耕细作。
陈宇看不下去了,拍了拍手,率先打破了这份寂静,“好了,上午时间都已经浪费了,你们现在还打算站到什么时候,都给我下地把这一亩地都挖出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产量。”
李世民:“对对对,都别愣着了,能动的都给朕下地挖土豆,都小心点别损坏了仙粮,否则朕不轻饶!”
由于今天是专门来收获新粮的,众亲卫军人手一件农具。
现在众大臣小跑到亲卫军面前,一把抢过农具,就跑到地里干活。
没多久,一亩地土豆全被挖了出来,众人又挖了一亩的红薯。
称重之下数据出来了,土豆七十八石,红薯八十三石。
众人都喜极而泣,有如此高产的粮食,以后还会饿死人吗?以后就是连年天灾不断,也绝对饿不死人,除非是人祸!
“这是大功绩,大功德啊!感谢上天!”
“你谢上天有个屁用,这是国师带来的。要谢也要感谢国师!”
“啊……,对对对,感谢国师,听说国师还会兴云布雨,神通广大啊!感谢国师!”
李世民首先行了一个九十度的大礼,“感谢国师赐予仙粮!”陈宇连忙扶住。众臣一看,陛下都行大礼了,我们直接跪了吧……
然后就跪了一地,“感谢国师赐予仙粮!”
“都起来吧!你们以后好好治理国家,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了!记住了,行善可以积德,作恶则会积攒业力,死后会下地狱受罚的。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陈宇顺势敲打了一下世家官员。
“我等谨记……!”
李世民:“国师把仙界的仙粮带到我大唐,如今的产量众位爱卿也都看到了,如此大功该如何封赏?”
长孙无忌立马上前:“国师有如此大功,又会行云布雨,造福天下,国师刚来大唐时还亲手击退了突厥大军,臣以为应该封王。”
李世民一众心腹手下站了出来:“臣附议……。”这都是他们已经讨论好的。
李世民:“好,众爱卿可还有不同意见?”
谁还会反对?这位大神就在旁边看着呢,谁敢反对。
李世民当场下旨,封陈宇为秦王,食邑一万石,国师府改为秦王府。
接下来众人该干嘛干嘛,按照流程来。陈宇在周围看热闹。
土豆红薯最是高产,在陈宇的建议下,一半的土地都用来种这两种。另一半则种植了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还有几亩地种植了番茄、黄瓜、冬瓜、南瓜等各种高产蔬菜。
这一天,陈宇收获了百万积分,果然是功德无量。李世民也有数万积分进账。
自此,高产粮正式开始推行天下。
这一年秋季,大唐第一届科举开始举行,采取了糊名制,使得很多世家学子没法走后门。
最后中举的寒门子弟却只有三成。毕竟世家的教育资源庞大无比。寒门省吃俭用的才能买几本书?寒门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这一点以后会慢慢改变的。
秋去冬来,边境来报,突厥人又开始在边境打草谷。
颉利上次回草原后没多久就被赶下了台,理由是触怒了天神而导致的作战失败,损失惨重。
颉利的大侄子突利被推举为新的可汗。到了冬天,草原突厥人又开始缺衣少食了。于是对大唐虎视眈眈。
这一天李世民来到秦